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道德认知的脑机制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05 01:31

  本文关键词:道德认知的脑机制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认知 道德教育 脑机制


【摘要】:道德与道德教育始终是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重点。近年来,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对道德认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看,个体内部的道德认知过程包括道德知觉、道德概念、道德情绪和道德推理四个过程。这四个过程主要与颞叶后部、颞叶前部、边缘系统、内侧前额叶和背外侧前额叶等大脑区域的活动有关。这些脑区协同作用,共同组成了道德认知的神经网络。道德认知的脑机制研究进展强调了情绪在道德认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提升道德教育的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后可以从道德情感体验、道德概念获得、道德推理能力培养和道德行为塑造等方面优化道德教育。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保定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道德认知的心理机制研究》研究成果(201103005)
【分类号】:B842.1
【正文快照】: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附属于某一社会群体共同的礼仪和风俗,表现为以某种方式而非其他方式行为的倾向性。这一系列的风俗和价值引导了社会风气[1]。从进化的角度来看,道德很可能是进化压力的产物,随着种群规模的扩大,道德规范有助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王强;;道德哲学的三种悖论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成海鹰;;波德莱尔笔下的城市巴黎、都市情感和体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10 古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自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宗霞;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玺威;;论实践对道德认知的作用[J];人民论坛;2010年20期

2 汪才明;论道德认知及其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窦炎国;论道德认知[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谢惠媛;;理性:道德认知的必要途径——由道德认知发展的分阶理论获得的启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任强;郑信军;胡瑜;;继承与超越:道德认知发展研究的演变[J];心理研究;2008年05期

6 陈雅萱;;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2年23期

7 杨衍球;曾钊新;李建华;;论道德认知[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89年03期

8 顾海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方法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3期

9 郭本禹;道德认知测量方法评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5期

10 易法建;论道德认知[J];求索;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华明;李隆华;;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提高学困生道德认知水准[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顾海根;;上海市中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郭托娅;;论借鉴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实践对青少年犯进行矫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根跃 丁晓攀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中国儿童亲社会性说谎: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史俊颖;弘扬“五四”精神 奉献青春力量[N];四平日报;2014年

3 威海工业技术学校 高军;职业道德课应向学生生活贴近[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刘冬梅;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N];天津日报;2014年

5 常宣文;团结互助 共筑和谐[N];常州日报;2006年

6 曹继军;上海市卢湾区:文明城区创建凸显市民主体[N];光明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黄春梅;思考,是研究生的第一素质[N];三峡日报;2008年

8 江苏省镇江一中 王生;“宽容教育”不可太“宽”[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本报评论员;在职责岗位中砥砺品质[N];人民法院报;2012年

10 本报特约评论员 耿银平;封杀无助提高“免疫力”[N];法制周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文凤;论道德态度[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伟英;初高中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衔接培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许勇;小学生道德认知条件的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3 崔映飞;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与宽恕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尚妍;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5 徐秀宏;我国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晓倩;网络文化境遇下青少年道德认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永莉;职业中专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蒋云蔚;道德认知—当代道德困境的症结[D];苏州大学;2014年

9 陈丽;论初中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紫瑛;学生的惩罚认知及其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42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42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8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