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静息态默认网络对自我评价乐观和抑郁偏向的表征

发布时间:2017-11-05 21:35

  本文关键词:静息态默认网络对自我评价乐观和抑郁偏向的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乐观偏向 抑郁 默认网络 静息态 自我评价


【摘要】:自我评价经常表现得过于乐观,表现出一种积极偏向。更少的乐观态度是与更多的抑郁症状是相互联系的。积极偏向可以保护自尊和缓解焦虑;当自尊没有受到威胁时,乐观偏向可能产生于认知启发。在自我有没有受到自尊威胁的情况下,神经活动是不同的。当自尊安全时,表现出的乐观偏向意味着内侧眶额皮层激活的减弱;当处于自尊威胁下时,乐观偏向却和内侧眶额皮层激活的增强相关。内侧前额叶皮层负责区分自我和他人,腹侧前扣带回涉及到区分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腹侧前扣带回和内侧眶额皮层的加工对社会评价的动机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些脑区都属于默认网络的。默认网络主要表征自我和他人的心理层面特征以及社会认知加工,默认网络由三个分系统组成,其中内侧前额叶皮层在自我和社会认知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默认网络中的子系统也对自我和社会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乐观和抑郁是负相关的,抑郁是乐观的相反面。更多的乐观态度和更少的抑郁症状是相互联系的。鉴于乐观对适应性功能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却对静息态中的默认网络如何表征自我评价的乐观和抑郁趋势知之甚少。本研究使用了行为实验、问卷测量和两个静息态指标来检验默认网络是如何表征自我评价的乐观和抑郁趋势并探索其神经机制。研究一旨在考察人们在行为层面上是否具有普遍的乐观偏差。采用四个问卷测量了生活中积极倾向的不同方面,这些问卷反映了对生活的乐观期待。行为实验使用人格特质形容词的方式,要求被试评价自己与其他人相比,是否具备更多好的特质和更少坏的特质。研究二旨在探索静息态下的大脑如何表征自我评价的乐观和抑郁倾向。首先收集被试的静息态数据,然后使用独立成分分析从静息态数据中提取默认网络,再在默认网络内做行为和问卷数据与静息态指标的相关。因为默认网络主要参与自我相关加工,所以相关分析都只局限在默认网络内。结果发现,在行为实验和问卷测量中,所有被试都表现出了自我评价的积极偏向。在不同的静息态指标上,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中的双侧额上回和背内侧前额叶皮层中的双侧内侧额上回在保持一个自发的自我评价的乐观趋势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反,降低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和双侧内侧眶额皮层和更多的抑郁症状是相互关联的。综上所述,本研究着重强调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背内侧前额叶皮层调节着自我相关加工中内容的效价。与之前使用磁共振任务来研究乐观的神经机制不同,本研究首次探讨了默认网络在静息态中是如何表征自我评价的乐观和抑郁倾向的,完善了乐观的神经机制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梁皑莹;梁碧珊;张得龙;焦冰倩;刘鸣;;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算法的创造力脑机制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红;李峰;周福春;李丽君;张宇;董杰;马辛;王传跃;邬霞;;抑郁患者及其同胞的静息态脑活动的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晓微;汪祚军;原献学;;静息态下的无意识决策[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戴西件;龚洪翰;刘碧霞;肖香佐;王思勇;;静息态下正常人睡眠剥夺前后脑局部一致性的性别差异[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魏丽丽;章迎春;原彬科;屠玲玲;藏玉峰;陈炜;;记忆自巩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肖雅琼;;儿童静息态网络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孙岩;;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的聚类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汪晨波;韩世辉;;自我构念启动调节静息态神经活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周友龙;刘首芳;靳翔愚;苏程果;段艳丽;;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手太阴肺经在大脑中的功能网络[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周建松;张英东;宋西俊;陈琛;王红;李纯;吕颖;翁旭初;刘东强;李凌江;王小平;;青少年暴力犯罪者冲动性及其脑静息态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殷莉;梁素改;黄晓琦;张华为;龚启勇;黄颐;;抑郁症自杀相关静息态神经影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天明;静息态fMRI在脑功能皮质定位及脑功能重塑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熊坤林;扩散张量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王一峰;BOLD信号振荡与低频稳态脑响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楠;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人类经济决策的神经基础[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5 王琰萍;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静息态fMRI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6 韦茂彬;抑郁症患者fMRI静息态网络的Hurst特性及动态交互[D];东南大学;2015年

7 李玲;静息态下汉字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谢小平;基于静息态脑fMRI数据的时空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9 杨丽琴;重度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分析及大鼠脑磁共振解剖图像模板的制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3年

10 张小崔;抑郁认知易感者脑结构及静息态脑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钱森;2型糖尿病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董德波;限制性饮食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暴食和体重增加的风险[D];西南大学;2015年

3 张茜;有先兆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梓青;静息态大脑fMRI数据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5 李静;基于静息态fMRI的ICA方法的研究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6 刘代洪;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的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杨君;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脑部功能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8 冯帅;早产儿与足月儿静息态功能磁共振默认网络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9 马许静;基于静息态磁共振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脑功能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洁;模拟低氧暴露对飞行员静息态脑功能及脑血流灌注影响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460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460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0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