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时间洞察力与解释水平对进食冲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11-11 20:55

  本文关键词:时间洞察力与解释水平对进食冲动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时间洞察力 解释水平 进食冲动


【摘要】:时间在人们的日常决策和行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现实喜好和长远利益之间权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时间洞察力反映人们在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异,主要划分为过去时间洞察力、现在时间洞察力和未来时间洞察力,它们分别指向个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心理表征。先前的研究对物质成瘾行为与时间洞察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表明物质成瘾行为与现在享乐时间洞察力呈正相关,而与未来时间洞察力呈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前者更倾向即时满足,所以表现出更为冲动,反之亦然。进食冲动是对某一特定食物或可食用物质在生理或心理上的一种清醒的渴望,它常常属于脱瘾症状而并非生理需求的表现。所以本研究试图考察“现在享乐洞察力”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两类个体在食物选择上的偏好,从人格特质的角度来探究个体在进食冲动上的差异。除此之外,解释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对时间距离的感知会影响其心理表征,近则更具体,远则更抽象,这一心理表征会影响之后的判断与行为。所以,本研究还探讨了解释水平与时间洞察力对进食冲动的影响。研究一采用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筛选出“现在享乐洞察力”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两类个体共60人(M_(age)=21.3,SD=1.82)来完成食物选择任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现在享乐定向组的不健康食物选择率显著高于未来定向组,F(1,58)=20.08,p.00.研究二为2(时间洞察力:现在定向组VS.未来定向组)×3(解释水平:高VS.低VS.控制组)两因素被试间设计,时间洞察力是被试间变量,由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筛选出两类被试共90人(M_(age)=22.1,SD=1.94),解释水平是另一自变量,通过思维推理启动任务实现。因变量是对高热量美食的内隐偏好,指标是由反应时计算所得的D值。结果发现:(1)现在享乐定向组的D值显著高于未来定向组,F(1,84)=66.95,p.00;(2)低解释水平组的D值要显著高于控制组,控制组D值要显著高于高解释水平组,F(2,84)=5.3,p.01;(3)时间洞察力与解释水平两者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F(2,84)=7.46,p.01.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发现:无论是在控制条件下还是高解释水平下或是在低解释水平上,现在享乐组和未来组对高热量美食的内隐冲动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是11.99、8.13以及61.75,p值均小于.01;在现在享乐组中,不同解释水平条件下的被试对高热量美食的内隐冲动差异显著,F(2,84)=11.6,p.00,在未来时间定向组中,不同解释水平条件下的被试对高热量美食的内隐冲动差异不显著,F(2,84)=1.17,p=.3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无论是从外在选择还是从内隐偏好的角度来看,时间洞察力都会对进食冲动产生影响,相比未来时间洞察力者,现在享乐时间洞察力者有更多的进食冲动。(2)解释水平会对进食冲动产生影响,低解释水平者比高解释水平者的进食冲动更多,但这一影响比时间洞察力对进食冲动的影响要小。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海琦;宋宜梅;;基于认知诊断的被试类比推理测验行为分析[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2 朱新明;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惟过程[J];心理学报;1983年01期

3 张庆云;;在概念识别中被试是如何学习的——不同年龄的人概念形成速度的比较[J];心理学探新;1986年01期

4 J.F.Yates,D.L.Ronis,朱滢,王登峰;中美被试概率判断的准确性[J];心理科学通讯;1987年02期

5 万明钢;曹汉斌;;被试的权利——心理学实验应遵循的道德准则[J];社会心理科学;1999年02期

6 胡凤培,葛列众;不同难度不同背景下箱框的突显工效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7 莫雷,赵海燕;维度的结合与分离对归类不确定性预测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2年05期

8 刘金平,王金娥;心理学研究的单一被试设计评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王爱民;金洪源;刘勇;;心理干预实验中的单个或少量被试小样本实验设计[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简小珠;焦璨;Steven P.Reise;彭春妹;;四参数模型对被试作答异常现象的拟合与纠正[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娟;郭孝军;梁晓;;单一被试实验在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骆方;;职业选拔情境下被试作假的识别量表开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戴海崎;周骏;刘声涛;;认知诊断两大基础研究及其发展述评[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刘拓;曹亦薇;戴晓阳;;不拟合被试对项目参数估计的影响及对策[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裴利芳;;领域知识与自我解释策略间关系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金海洋;王哲;孙宇浩;;不同种系面孔的整体加工[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余军;周纪芗;;“一种多级评分模型及参数估计”的摘要[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丁秀峰;何蔚;;双手协调作业成绩与人格持征关系的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9 潘开祥;;4—10岁儿童理解辨别量词的动态特征[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郑雯;汪玲;方平;;调节定向、道歉信息框架对宽恕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柳恒超 上海行政学院人力资源测评研究中心;人类情绪可以是无意识的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上海之通人事测评技术研究所 孙黎明;评价中心的评价形式(一)[N];组织人事报;2002年

3 王新珠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平面广告的认知与偏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毛伟宾 于睿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我们在用石器时代的大脑进行记忆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李纾 李跃然 苏寅 饶俪琳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怕浪费心理或阻碍信息共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刘爱萍 李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更糟糕的“心理痛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卫杰;先否定后表扬我们为何更高兴[N];北京科技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远平;基于展开反应机制的计算机化自适应人格测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赵亮;客体操作场景中动作观察对客体可供性效应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卢光莉;公平启发式理论的系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青春;“多少”概念判断标准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闫京江;碰撞时间估计任务中不同线索的作用比较[D];西南大学;2011年

6 陈欢;类别学习中的文化差异[D];中南大学;2010年

7 刘声涛;几何类比推理测验用于认知诊断的可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邱琴;类比推理的转换机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黄君;莫扎特效应的实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蒋重清;5-7岁儿童和成人的情绪易感性:行为和脑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媛媛;内隐幸福感及其与外显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关键;情绪对自主任务转换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5年

3 江宜霖;孤独感个体对社交拒绝性信息的注意偏向[D];西南大学;2015年

4 卢莉莉;生存加工优势的潜在机制:来自自我参照加工的证据[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亚玺;预警、视觉特征提示对短时关联性错误记忆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6 杨凤娟;多层次幽默理论的论证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程凯;消极情绪对走神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5年

8 阮征;观点采择方式和采择对象规模对老年人内隐偏见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5年

9 邓艳;女性的择偶复制:吸引力的间接推断与择偶意向的直接测量[D];西南大学;2015年

10 陈郭伟;面孔知觉中整体加工与异族效应的关系[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72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72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f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