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认同对教师人格与职业倦怠关系的跨层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17-11-17 07:19
本文关键词:团队认同对教师人格与职业倦怠关系的跨层调节作用
【摘要】:目的:探究团队认同在教师人格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团队认同量表对2300名中小学教师测评。结果:多层线性模型结果表明:1开放性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0.91,P0.001),责任心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1.38,P0.001)和热情枯竭(β=-2.90,P0.001),外向性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0.57,P0.001)、精力枯竭(β=-2.63,P0.001)和热情枯竭(β=-3.51,P0.001),宜人性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0.74,P0.001)、精力枯竭(β=-1.38,P0.01)和热情枯竭(β=-3.65,P0.001),神经质显著预测成就感丧失(β=0.50,P0.001)、精力枯竭(β=4.68,P0.001)和热情枯竭(β=3.71,P0.001);2团队认同显著负向预测成就感丧失(β=-0.39,P0.05)和热情枯竭(β=-2.12,P0.01);3团队认同与外向性(β=0.37,P0.05)和宜人性(β=0.41,P0.05)的交互作用显著预测成就感丧失。结论:教师的人格各维度和团队认同对职业倦怠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团队层面的认同可以减缓个体低外向性和低宜人性对成就感丧失的负性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民重要心理特征调查》(2009FY110100)支持
【分类号】:B844.3
【正文快照】: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于1974年由Freuden-berger[1]首次提出,目前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健康和临床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职业倦怠在各行业中都有发生的可能,但较常发生于从事助人职业的个体身上,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冷漠和不负责任、情绪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丽婷;;我国中小学教师近10年职业倦怠性别差异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8期
2 申继亮;李永鑫;张娜;;教师人格特征和组织认同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9年04期
3 孟慧;陈峗U,
本文编号:11952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19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