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家庭弹性的补偿与调节作用
本文关键词:家庭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家庭弹性的补偿与调节作用
【摘要】:以599名青少年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普通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弹性状况,探讨家庭弹性在家庭压力与青少年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之间的补偿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总体上,青少年家庭的家庭弹性水平较高;(2)家庭压力对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显著;(3)家庭弹性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感及幸福感,具有补偿作用。家庭弹性在家庭压力与青少年孤独、幸福感之间存在保护性的调节作用,高水平的家庭弹性能减弱家庭压力的不利影响。研究结果丰富了家庭弹性领域的研究成果,为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预防干预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课题(CFA09083)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文献综述近年来,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随着家庭治疗领域的关注焦点从“家庭缺陷”转向“家庭力量”,个体心理弹性被逐渐运用到以家庭整体为单位的研究中,出现了家庭弹性的概念(Mc Cubb inMc Cubbin,1988),并受到家庭科学和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众多研究者也逐渐意识到家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崇德,李庆安;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滢;刘俊升;;青少年压力事件与孤独感: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0年03期
3 李文道,钮丽丽,邹泓;中学生压力生活事件、人格特点对压力应对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4期
4 安媛媛;臧伟伟;伍新春;林崇德;周佶;;创伤暴露程度对中学生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复原力的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1年03期
5 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6 井世洁,乐国安;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不良情绪的结构模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年03期
7 代维祝;张卫;李董平;喻承甫;文超;;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感恩与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6期
8 傅俏俏;叶宝娟;温忠麟;;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5期
9 戴艳;雷鸣;周宵;姚梅;蒋林洁;陈希;刘瑶;;创伤暴露程度对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复原力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洁彬;;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J];才智;2011年10期
2 李志;谢朝晖;;国内主观幸福感研究文献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陈贤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成功(教育);2009年04期
4 潘建啸;;浅谈当代心理学对乐观的研究[J];成功(教育);2012年03期
5 汪佐丽;;开展青少年素质拓展运动的价值分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李东;孙海红;;初中生人际信任度与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林洪;曲博;温拓;;国民幸福理论与广州国民幸福研究[J];城市观察;2011年01期
8 叶红萍;陆伟;;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9 葛爱荣;;高中生自我价值感、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杨秀清;;福清市初中留守孩应对方式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玲;;潍坊市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占玉珍;胡德同;;野外生存锻炼对大学生积极幸福感影响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王丁;张芳芳;高文斌;;流动儿童自尊、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5 李福军;施昕强;王平;;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宪伟;宋淑华;高春刚;丁玲玲;齐飞;;少年儿童田径运动训练内容的探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六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7 金林群;;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A];第九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廖伟芳;严征;;我国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现状及展望[A];贵州省预防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传染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敏;零售商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与积极应激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艳波;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及其干预模式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4 陈作松;身体锻炼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崔丽娟;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特性与预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合荣;事实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李亚真;不同攻击/受欺儿童的热认知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田若飞;社会控制论视角下的教育与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尹志红;老年人体育锻炼提升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佳;论思政教育视域下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的缺失与提升[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秋月;初中生生活事件、归因方式与英语学习态度之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小新;青年快乐感问卷的初步编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欧阳翠云;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圣游;青少年家具的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许芳;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利娟;高中生对同伴的自我表露及其与心理压力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孙晓艳;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对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启示[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平;李董平;张卫;;家庭经济困难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应对效能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崔光成,姚齐和;初中生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3 李涛;田晓红;;大学生情绪智力、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12期
4 王玉梅;;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情绪智力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10期
5 井世洁;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青年研究;2000年05期
6 包蕾萍;;心理一致感对失业者压力体验的中介作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7 张玉山;某医科大学生焦虑与抑郁状况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2期
8 周晖,钮丽丽,邹泓;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9 冯永辉,周爱保;中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及焦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1期
10 邓丽芳;徐慊;郑日昌;;大学生气质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云头脑曾“简单”[J];家教世界;2011年Z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亚;家庭压力大 妇女心脏差[N];科技日报;2000年
2 汪玉华;应付家庭压力的秘密武器[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3 记者 谭亚明;子女教育位列家庭压力之首[N];中国人口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牛敏静;陕西省铜川市城区居民家庭压力及因应机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2 顾华康;工作和家庭压力对铁路女工心理及生殖健康的影响[D];昆明医学院;2009年
3 刘文星;白血病家庭压力经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17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1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