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最早记忆特征的初步研究
本文关键词:儿童最早记忆特征的初步研究
【摘要】:自传体记忆是关于个人生活事件的记忆。发展心理学家主要关注生命历程的自传体记忆。其中童年期遗忘是其主要研究内容。它表现为成人没有或者非常缺乏生命早年的生活事件的现象。目前,解释该现象的理论主要集中在神经、认知、社会三大层面。然而,以往研究中的被试大多是西方成人。近年来少数几个跨文化研究和儿童研究发现,作为童年期遗忘消退标志的最早记忆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群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记忆情绪只局限于传统的情绪效价和情绪强度的测量,也限制了对自传体记忆发生的情绪机制的探讨。 本研究,从发展的角度探究中国城镇独生儿童的童年期遗忘的年龄、性别差异以及各记忆特征的关系。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法和预访谈对记忆流畅性任务和简单最早记忆法进行了修订,尤其在情绪方面增加了道德情绪和混情情绪的测量。其后,正式研究采用修订的访谈设计考察了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二年级的60名儿童的早期记忆和最早记忆的各类特征。 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总的来说,儿童最早记忆特征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大多不显著,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仅在记忆数量上发现13岁儿童高于9岁儿童,以及在诱发谈论上发现男生多于女生。(2)城镇独生儿童的童年期遗忘在9岁时就已经变得和成人十分相似。(3)和西方研究中更年幼的中国儿童相比,本研究中的儿童最早记忆的记忆年龄更晚、记忆容量更大、提及情绪次数更多。(4)和西方研究中的西方被试相比,中国儿童的集体主义文化特征依然明显,表现为最早记忆更多以社会取向为主,记忆中更多的提及重要他人。(5)自发谈论、道德情绪对记忆数量有正向预测作用,记忆年龄对记忆数量有负向预测作用。(6)自发提及情绪次数和诱发提及情绪次数对记忆容量有正向的预测作用。(7)道德情绪和混合情绪在最早记忆中的较高出现率提示,早期记忆在童年中期被进一步遗忘,情绪理解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情绪能力的发展应作为自传体记忆发生与遗忘的机制被深入的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B84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详;杨治良;郝雁丽;;理性学习的局限:道德情绪理论对道德养成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7年03期
2 朱滢 ,张力;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elf-reference effect[J];Science in China(Series C:Life Sciences);2002年02期
3 董光恒;杨丽珠;;儿童对混合情绪理解的发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潘发达;李其维;;存在与否?——混合情绪同时性体验与加工的理论争议与证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徐琴美,张晓贤;5~9岁儿童内疚情绪理解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6 王昱文;王振宏;刘建君;;小学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理解发展及其与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1期
7 张晓贤;桑标;;小学生内疚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1期
8 张志杰,黄希庭;自传体记忆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1期
9 秦金亮;儿童自传记忆形成与发展的机制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10 胡瑞恒;秦金亮;;自传记忆三大功能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9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雅丽;情绪性自传记忆提取中的慢电位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2 毛明;自传体记忆研究的新进展及一些相关问题的验证[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梁志恒;不同情绪状态和自我概念下的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尚金梅;情境的社会属性对大学生情绪表达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5 刁洁;3-6岁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柳艳松;64例抑郁症患者自传体记忆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梁丽娟;自传体记忆神经机制的经颅磁刺激(TMS)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玲玲;4-6岁幼儿情绪理解发展及其与家庭环境的联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卓美红;2-9岁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陈倩倩;4岁和6岁儿童语言能力、情绪知识与自传体记忆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43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4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