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创伤记忆:心理事实与文化表征

发布时间:2017-12-07 00:31

  本文关键词:创伤记忆:心理事实与文化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创伤记忆 文化表征 媒介 亲历


【摘要】:在心理学的层面上,创伤记忆具有个体性、亲历性和情绪性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亲历性是最核心的因素,亲历者具有感情和道德上的先天优势。记忆主体记忆创伤,最终是要克服创伤的消极体验,与现实生活正常相处。创伤记忆研究包含事实来源和文化表征两个层面,只有在集体的或世界性的语境中考量个体创伤,后者才能从个体苦难上升为集体危机,从文学主题演变为哲学、伦理或道德主题,从身体、精神及社会创伤深化为"文化创伤"。媒体一方面把私人记忆转变成了公共话语,另一方面也把创伤记忆变成了日常生活。对待创伤记忆,我们必须保持三种态度:第一,对苦难保持同情和尊重;第二,对记忆的书写保持清醒和警惕;第三,有效区分记忆之客观真实性与主观真实性,辨别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的构成语境。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当代中国文化建构的理论范式研究” 暨南大学科研培育与创新基金项目“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转型”[项目编号:12JNYH00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42.3
【正文快照】: 一、个体·亲历·情绪:心理学意义上的创伤记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创伤记忆就是“指对生活中具有严重伤害性事件的记忆”(杨治良等412),这类伤害可能关系到身体、心理或者是精神,它引发了主体在认知、情感以及价值判断方面的相应反应,并对后者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静蓉;;“真”的真实与“假”的真实——论现代社会中“本真”与“仿真”的差异[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5期

2 孙智昌;“南京大屠杀”在中日历史教科书中的不同反映[J];学科教育;2000年07期

3 张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口述史料问题[J];文艺争鸣;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施海泉;;社交网络的记忆框架——基于MH370客机失联事件相关微博的考察[J];当代传播;2014年06期

2 汤翔鹤;;近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趋向及问题——基于学术论文的考察[J];南方文坛;2014年06期

3 李彬;;试谈新中国新闻业的“十大关系”[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李斌;;社会记忆给当代传媒留下的后遗症——人类共识对社会记忆的修正[J];新闻世界;2015年05期

5 汪正龙;;2009年文学理论研究扫描[J];文艺争鸣;2010年13期

6 张燕;高红梅;王芳;许燕;;北京学生对日刻板印象及3·11地震后的情绪和援助意向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3年03期

7 陈全黎;;现在的声音:中国当代文学口述史的解释问题——与张均先生商榷[J];文艺争鸣;2014年04期

8 邵卉芳;;记忆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方法[J];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海婷;1980年以来德国自传文学中记忆话语的转变与身份认同[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2 高海珑;当代火神神话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邵鹏;媒介作为人类记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健;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杜芳;拓展与完善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内容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于华;口述历史——有关记忆与忘却[J];读书;2003年10期

2 启之;;口述历史研究:受访者的心态[J];电影文学;2010年21期

3 王尧;文学口述史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初探[J];江海学刊;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越;红卫兵话语的文化表征──从一张发黄的红卫兵小报说起[J];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06期

2 邱运华;;论作为文化表征的创伤记忆[J];探索与争鸣;2014年02期

3 颜湘君;孙逊;;小说服饰:文学符号的民俗文化表征[J];文学评论;2009年04期

4 陈盈盈;;微时代的文化表征[J];青年文学家;2012年23期

5 朱振华;;影视方言的双重文化表征[J];电影评介;2008年13期

6 邹威华;伏珊;;斯图亚特·霍尔与“文化表征”理论[J];当代文坛;2013年04期

7 杜海怀;中日谚语在翻译时的差异[J];日语知识;2003年05期

8 王伟;方晓阳;胡凤;;略论中国墨文化的建构历程和文化表征[J];江淮论坛;2010年03期

9 季又君;李纶;杨明晓;;我国吉祥用品的民族文化表征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张宇;常征;;论李琦诗歌的黑龙江地域文化表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尚意;苑伟超;吴莉萍;;文化表征权力转移与北京老商业区文化演替[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詹丹;;酒类广告与上海市民生活的文化表征[A];都市文化研究(第2辑)——都市、帝国与先知[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欣欣;文化表征名士典范[N];太原日报;2007年

2 北京大学 张颐武;生活方式转变的文化表征[N];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海力波;“做”黑衣壮:认同历史与文化表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秦雯;网络文化背景下“90后”的文化表征建构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孙越;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表征理论探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熊多;论湘西影视剧的地域文化表征[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金山;媒体叙事的后现代文化表征[D];大连工业大学;2008年

5 李建明;东村葬事纷争:权力的文化诉求和表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60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60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6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