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群体参照记忆效应的元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08 10:16

  本文关键词:群体参照记忆效应的元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群体参照记忆效应 内群体 集体自我 元分析


【摘要】:采用元分析技术对2002年以来关于群体参照记忆效应的10篇文献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参照内群体对材料进行加工的记忆成绩优于外群体参照加工、一般他人(不包括亲密他人)参照加工以及语义加工,从而证实了群体参照效应的普遍性,但其成绩不及自我参照加工;群体类型/属性对于群体参照效应存在着影响,参照亲密内群体和任务内群体进行记忆加工所产生的群体参照效应强于参照非紧密联系内群体和社会类属内群体,且与自我参照加工产生了同等的记忆优势。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分类号】:B842.3
【正文快照】: 1前言人具有社会性,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群体成员对待群体的立场和态度,Summer(1906)将群体划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内群体是个体具有归属感的群体,成员对其持有亲切、认同、热爱和忠诚等情感并将自我融入内群体。一系列研究采用反应时、正确率等指标证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婧思;刘爱书;马利军;;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4期

2 张海钟;张鹏英;;一种特殊的自我参照效应:群体参照效应[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3 褚勇杰;刘电芝;;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多视角研究进展[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伍麟;侯春娜;刘志军;;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韦慧民;刘洪;;职场身份建构及其管理研究述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年05期

6 黄青;陈若阳;邵迪;;面孔材料学习判断的本族效应研究可行性探讨[J];品牌;2015年01期

7 宋姜;吴鹏;甘利人;;网民沉默因素的元胞自动机舆情演化建模及仿真[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邦惠;精神病态男性罪犯自我的特点[D];西南大学;2008年

2 沈毅;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自传体记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杨青;自我面孔加工的独特性和共享性[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4 颜志雄;道德判断中的亲属偏见[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胡艺馨;强迫症患者抑制困难及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广政;动作记忆SPT效应的编码与提取机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超;编码方式、自我构念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春芳;群际情境下社会比较对自我评价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李彦锋;中老年人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者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熊恋;中学生记忆参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毕硕;混合产品的原产地效应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乔亲才;初中生的自我参照效应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远玲;关系型自我构念和实际亲密度对朋友参照效应的影响[D];宁波大学;2009年

9 吴慧芬;不同年龄阶段个体的母亲参照效应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蒋彦妮;情绪自我刻板化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力,周天罡,张剑,刘祖祥,范津,朱滢;寻找中国人的自我:一项fMRI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莹瑞;佐斌;;青少年中华民族认同、国家自豪感与内群体偏好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1期

2 李琼;郭永玉;;社会支配倾向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3 唐艳超;吴明证;徐利平;;大学生内隐性别认同、自尊与性别内群体偏差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0年02期

4 叶娜;佐斌;;“害群之马”对群体认同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15期

5 杨红升;黄希庭;;社会分类与面孔识别的内群体偏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刘霞;;个体和群体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年01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林上杰;单雯;;变化的成败反馈与组内合作对团体自尊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佐斌;江汶;;面部表情和加工方式对内群体面孔记忆偏爱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胡发稳;王沛;李昌庆;李丽菊;;内群体偏向:内隐和外显效应[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许红建;佐斌;;内群认同、群际归因和内群体偏爱的关系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秦安兰;吴继霞;;诚信自我偏好与内群体偏好的内隐效应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 伍麟;风险社会的信任危机[N];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翟学伟;农民工求职:何以会有“杀熟”现象?[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华;社会认同和内群体偏私的关系模型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苏金龙;“我”与求偶动机对性别内群体偏爱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3 贾艳杰;自尊对自我增强和内群体偏向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任冰洁;基于内群体积极评价指标:道德评价重要性的验证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磊;死亡提醒对内群体内隐偏好的影响:不同特质共情者的反应[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任淑红;内外群体情景中信息类型对第三人效应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穆琳洁;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内群体意识的发展变化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8 李森森;内群体效应的电生理学研究及群体规模对该效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9 傅建民;疼痛共情的内外群体效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辛荣;区域品牌:文化认同、内群体偏好的口碑传播效应[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65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65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1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