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道家人格的测量

发布时间:2017-12-12 01:05

  本文关键词:道家人格的测量


  更多相关文章: 道家 人格 道家人格 测量


【摘要】:以对道家人格的界定及道家人格结构理论模型为基础,从道家经典著作中收集到486个描述人的词汇,经由意义分析和初测保留了45个项目,选取了中国人整体思维方式量表作为对道家认知思维方式的测量。道家人格量表在四个不同年龄样本中的探索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均支持了一阶十维、二阶"真"、"伪"的二维结构。道家人格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和重测信度系数分别介于0.63~0.88之间和0.66~0.89之间。各题项与其所属维度间及各维度间的相关分别介于0.48~0.89之间和-0.11~0.53之间。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道家人格各维度的丰富内涵并编制具有针对性的道家认知思维方式量表。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7JAXLX013)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BA065) 湖南大学青年教师成长基金项目(HNU20120084)
【分类号】:B848
【正文快照】: 1引言道家思想文化中不但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思想和智慧(经纶,2012),它沉淀于中国人人性心理行为层面的特征——道家人格——在适应和促进国家现代化的经济运行方式上还具有独特的价值。前述研究中(涂阳军,郭永玉,2011),基于文化影响人格的视角,并结合对道家人性论思想的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雅丽;张野;;宽恕心理的影响因素综述[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4期

2 赵亮;;网络成瘾症形成机理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4期

3 张艳红;胡修银;;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李晓铭;项目反应理论的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年02期

5 韦有华,汤盛钦;几种主要的应激理论模型及其评价[J];心理科学;1998年05期

6 曹新美,郭德俊;习得无助理论模型的演变与争议[J];心理学探新;2005年02期

7 吉峰,梁宝勇;词汇具体性效应的理论模型与脑机制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9期

8 崔蕴芳;沈浩;;“面子”与“沉默的螺旋”——一种检验和探索[J];现代传播;2005年06期

9 张燕;马剑虹;;工作倦怠理论模型和相应干预措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3期

10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燕;周晓林;;感受着你的感受:共情的神经机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林振林;;同性恋的进化心理学理论模型述评[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高旭辰;;内隐联结测验(IAT)理论模型评述[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刘桂荣;张景焕;;创造力游乐场理论模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水仁德;丁海杰;沈模卫;;阈下语义启动的研究模式及其理论模型[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张力为;梁展鹏;;中国人生活满意感的社会心理过程: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陈永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模型构建及其价值分析[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8 陈树林;李凌江;;精神创伤性记忆与脑结构功能的关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9 江光荣;;心理求助行为研究及其理论模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进辅;冯涛;;“M-S-C情绪智力测验”(中文版)适用性报告[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琦;扭力与农村青年自杀的关系及其理论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毛志雄;中国部分项目运动员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意向:TR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3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霍涌泉;意识心理世界的科学重建与发展前景[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烨;自我价值感二维模型的理论架构与实证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陈燕仪;澳门人赌博的态度和意向特征之TRA和TPB理论模型的检验[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7 高笑;胖负面身体自我图式女性对身体信息的注意偏向:理论模型及加工规律[D];西南大学;2010年

8 魏知超;后见之明偏差的形成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晓明;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韩力争;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璇;环境风险认知评价的情绪理论模型[D];吉林大学;2011年

2 崔云;3-6岁城市与农村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及其家庭养育环境的对比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晓红;决策后悔中作为与不作为效应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4 刘凤华;测验和明确警告对关联性记忆错觉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利君;创造型人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万燕华;学习材料的结构对归类表征策略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丁国旺;汉语语篇中人称代词、光杆名词和零代词回指加工的可及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周巧;音乐审美欣赏对大学生抑郁症状影响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罗敏;高中生亲子冲突的初步研究及原因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曼曼;青少年总体自我价值感和同伴支持、自我建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80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80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a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