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人际关系状况与学龄前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

发布时间:2017-12-12 06:26

  本文关键词:人际关系状况与学龄前流动儿童的问题行为


  更多相关文章: 亲子关系 班级师幼关系氛围 学龄前流动儿童 问题行为


【摘要】:以北京市40所幼儿园的336个班级的3430名儿童为被试,构建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亲子关系、班级师幼关系氛围对学龄前城市和流动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发现亲子冲突和班级师幼冲突氛围显著正向预测儿童的内、外向问题行为;班级师幼亲密和冲突氛围对城市儿童内向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相比流动儿童更大;班级师幼冲突氛围对亲子冲突高的流动儿童的外向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降低,高亲子亲密缓解了班级师幼冲突氛围对流动儿童内向问题行为的消极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190006)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JYC029) 北京市社科联青年社科人才项目(2014SKL021)资助
【分类号】:B844.1
【正文快照】: 1问题提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人口流动现象。20世纪90年代后,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出现,一些外出打工父母将子女带在身边,设法让其在打工城市入学,但户籍仍然留在农村,这些儿童被称为“流动儿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陈怀川;;农民工子女城市生活不良适应的社会学分析[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3 邹泓,屈智勇,张秋凌;我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生存和受保护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4年01期

4 周皓;荣珊;;我国流动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与经济;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晓娇;方晓义;刘杨;李芷若;;教育安置方式与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王贺茹;金春华;张建娜;宋文红;;不同时期儿童行为问题的比较研究[J];北京医学;2011年01期

3 朱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习适应阻碍因素及对策——以浙江省丽水市城区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5期

4 王娜;;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服务网络体系构建[J];成功(教育);2012年04期

5 王小红;;我国农村转移人员城市化现状问题探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刘雅丽;何资桥;李佳峰;;农村留守中学生学习自我效能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0期

7 刘金燕;赵艳芳;;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暴力袭警案件预防研究[J];大家;2012年02期

8 张恩思;;学生排球训练中队员互相信任的测量与变数的实证研究[J];大家;2012年03期

9 史瑾;;体制机制创新,破解流动学前儿童教育难题[J];当代学前教育;2012年01期

10 余小鸣;;关注留守和流动儿童生理和心理社会适应的脆弱性[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火灿;邓靖;高健;黄冲;余易安;邢佰英;;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媒介素养差异比较——对京皖两所中学农民工子女的实证研究[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2 钱霞苹;;创设特殊环境氛围 调适外部问题行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王凤彬;甄珍;;创新研究中的多层次性及其发展前沿[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王娇;;教师集体效能: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新视角[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石雷山;高峰强;;班级集体效能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的调节作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高云娇;余艳萍;;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罪错行为关系探析[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溢洋;阳光体育与“外来学生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文峰;儿童抑郁症状应激—认知易感模型的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4 黄丽娜;自我效能感和集体效能感的关系研究:来自两个群体的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5 严征;农民工子女健康和行为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石绍宾;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毛_揿,

本文编号:12815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2815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7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