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性行为者的人格特征、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的人格特征、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
【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格特征、自尊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运用滚雪球抽样法选取绵阳城区MSM 402人(年龄18~77岁),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自尊量表(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测评。结果:客观支持与精神质、神经质呈负向关联(标准β=-0.18、-0.28),而与内外向呈正向关联(标准β=0.14);主观支持与内外向呈负向关联(标准β=-0.15),与掩饰性呈正向关联(标准β=0.22);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精神质、神经质呈正向关联(标准β=0.16、0.15),与掩饰性呈负向关联(标准β=-0.15);自尊与神经质、精神质呈正向关联(标准β=0.10、0.21),与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负向关联(标准β=-0.26)。结论:男男性行为者的人格特征、自尊、社会支持三者间关系密切。
【作者单位】: 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绵阳同志关爱小组;
【分类号】:B844.6
【正文快照】: 163.co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6):476-480.)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Yi,wyy69678@163.com(Chin M ent Health J,2015,29(6):476-480.)人格是个体多年形成的一系列复杂的特质和态度,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并保持恒定的具有特征性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1],与心理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全宏艳;何资桥;胡畔;;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王刚;李志勇;;师范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段陆生;王志军;李永鑫;;大学生自尊与学习倦怠相关性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年03期
4 王毅;张洪波;徐杰;李志军;张光贵;杨宏武;樊静;;男男性行为者歧视经历及感受现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年04期
5 郭振芳;刘东升;;医科大学新生人格倾向调查与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竞艳;;国内关于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李晓蕴;杨晓辉;安哲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员的自尊感及其培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张睿;;某消防院校学员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关系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姚双雁;吴清兰;洪慧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宋岩松;;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调查[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黄微;周玉华;;“差异教学法”在金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7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葛娟;;学业不良儿童与普通儿童社会支持的对比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安芹;中国文化下外向性的基本内涵与量表的编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普静,李林英;理工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娟;;贫困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与社会支持和应付方式的关系[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登峰;崔红;朱荣春;;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测量的是什么[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王薇;李晓苗;罗静;高文斌;;亲子分离与联系对农村留守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杨丽珠;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刘世宏;顾海根;任娟英;;影响预防医学工作者心身问题的工作压力及社会支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巍;;小学青年教师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唐芳;朱燕波;;基于505例大学生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人格心理特征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贾和祥;徐钟渭;;试述我国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关怀及消除歧视[A];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网络建设培训班艾滋病防治论文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9 杜丽丽;;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自尊水平干预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高健;;大学生无聊状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丽莹;小学儿童合作观念与行为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海燕;综合性医院临床医生幸福感评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初玉霞;任务特点、认知风格对情绪与创造表现关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蓝光华;南宁市男男性行为队列人群HIV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雷鸣;PTSD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西南大学;2011年
6 潘伟颖;房地产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相关因素和干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晓萍;婚前辅导及其有效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云波;青年军人心理应激及其管理干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9 钟贞山;社会生态人:新的人性假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南昌大学;2011年
10 赵丽华;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萍;医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燕;农村中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左连跃;工科院校文科生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贞;硕士研究生适应性、社会支持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婷婷;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晓琳;高职生社会支持、自尊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薛雯;“90后”与“80后”大学生人格特质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倩;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归因风格对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裴培;石家庄市中学中年教师健康状况与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成山;青少年自尊结构与应对策略选择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燕;;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S1期
2 尤瑾;郭永玉;;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年01期
3 许学华;张夔;;同性恋歧视及其心理健康问题[J];高校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6年01期
4 朱昌明,杨昌芬,马渝根,刘协和,何廷尉,杨珉;艾森克个性问卷(幼年)成都地区试用报告[J];四川医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5 邵晓顺,倪晓峰,邵晓枫;警察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2期
6 熊承清;何朝峰;侯艳丽;;大学生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7 马娟;李义安;;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年07期
8 马红霞;李建明;崔向军;程淑英;傅楚巧;宋立坤;;医学院校大学新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年07期
9 张亚宁;徐晋红;吕洪;荆雷;;高等中医院校大学新生人格特征差异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4期
10 王娟娣;杨雪梅;任冰;周曼颖;林勇;;100名医学生人格特质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3期
2 李东斌;赖月月;;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刘玉连;汪震;;社会支持内涵的新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7期
4 张庭辉;;社会支持系统对个体幸福感影响的探究[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5期
5 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林海程,黎锦团,刘珍妮,罗弦;东莞市248名上岗前医科毕业生的社会支持评价[J];中国校医;2000年02期
7 李娟,张丽芳,李永在;父母教育方式、社会支持对盲童孤独感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2年04期
8 陶沙;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入学适应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3年05期
9 范兴华;社会支持行为问卷中文版信效度分析及初步应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郑宏志,陈功香;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韩笑;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表露、社会支持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汤芙蓉;张大均;刘衍玲;;大学生成人依恋、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秋虎;陈会昌;张建卫;陈欣银;;9—14岁城乡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佟雁;申继亮;高潇潇;;老年人与其成年子女间社会支持的结构与类型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颜家睦;李飞华;王坚;;特殊需要儿童的家庭问题和社会支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静;陈英和;;社会支持和人性哲学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春妹;邹泓;;中学生的人格、感知的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骆宏;许百华;;社会支持感知、问题解决能力评价与护士压力感知的验证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郭虹;社会支持是民生重建的重要力量[N];四川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陈丽霞;社会支持切乳患者提升术后信心[N];联合时报;2014年
3 于阳 天津社会科学院犯罪学研究中心;弱势群体的犯罪防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李季玲;“学生豆奶计划”还需社会支持[N];吉林日报;2000年
5 天津中天职业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 李军;社会支持可以帮助“老知青”减压[N];健康报;2009年
6 ;对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4年
7 ;甘肃鼓励社会支持文化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华东师范大学 吴薇;引入社会支持 助力高校帮困育人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曹爱生;博物馆培育社会支持力市场的困难与对策[N];中国文物报;2006年
10 记者 高浩荣;朝媒体说国际社会支持中国和平统一[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梁晓燕;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乐;农村社区矫正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3 王大胜;基于社会支持的职业倦怠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4 刘小群;初中生欺负行为及其与抑郁、焦虑和社会支持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3年
5 吴捷;城市低龄老年人的需要、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曹维明;老年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雷俊;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及相关炎性介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丹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代芳芳;攻击性和儿童期虐待、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张静;兰州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潘杰;不同依恋风格、社会支持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高长松;大学生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梅韫芳;合肥地区高职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海洋;5·12地震灾区农村妇女社会支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王霞;网络社会支持的互动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林玲;连江、长乐海外留守儿童孤独感、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瑜;大学生乐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03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0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