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交往焦虑的干预研究
本文关键词:初中生交往焦虑的干预研究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初中生的交往焦虑对于其价值观的形成,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交往焦虑在初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交往焦虑对初中生的学业,身心健康都有影响。学业成绩在我国当前教育背景下一直都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中小学生,衡量学习的关键指标,乃至唯一项指标就是学业成绩。攻击行为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小到吵架大到致人死命,显见为肢体受伤或丧命,隐性为心灵伤害。与此种种,都极大地影响了初中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对初中生的交往焦虑和攻击行为进行干预是研究初中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界对交往焦虑和攻击性青少年进行的干预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其中最突出的是团体心理辅导。前人对交往焦虑与中学生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顾璇2011),发现中学生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并且提出交往焦虑是影响中学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及时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中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因此本研究拟对交往焦虑水平较高的初中生进行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随着交往焦虑水平的降低是否攻击行为水平也会降低?这样就对前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实证验证。方法:本研究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初中生交往焦虑、攻击行为和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和攻击问卷(AQ)为工具对300名初中生进行量表测量,并结合期末考试成绩,较为全面地了解三者的关系;第二部分是对交往焦虑水平较高的初中生进行团体心理干预研究。团体心理干预研究的被试是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选取自愿参加、符合团体要求的32名交往焦虑水平较高的初中生。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方法。被试被随机分为2个小组,每组16人。其中一组作为实验组,参加交往焦虑团体心理辅导;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观看新闻联播。七次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用与前测一样的测量工具进行后测。通过为期七周交往焦虑团体心理辅导,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试之间的交往焦虑和攻击行为水平。结果:一、初中生交往焦虑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初中生在攻击行为总分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就分量表得分来看,言语攻击和敌意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是在身体攻击和愤怒维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初中生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即女生的学业成绩水平显著高于男生。二、初中生交往焦虑没有显著年级差异,初中生在攻击行为总分及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初中生在学业成绩上年级差异显著,即初一年级学业成绩水平高于初二年级。三、交往焦虑和学业成绩是呈负相关的,但是效果不显著。攻击行为总分和学业成绩是呈显著负相关的,即攻击行为水平越高,学业成绩水平越低。就分量表得分来看,攻击行为愤怒维度ANG与学业成绩相关系数最高,其次是身体攻击PHY维度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系数,且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而言语攻击VER和敌意维度HOS维度与学业成绩的相关不显著。交往焦虑和攻击行为是呈显著正相关的,即交往焦虑水平越高,攻击行为水平越高。交往焦虑与攻击行为敌意维度HOS的相关系数最高,其次是与愤怒维度ANG,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言语攻击VER和身体攻击PHY维度与交往焦虑的相关系数比较小。四、实验组交往焦虑得分前、后测差异显著。实验组攻击行为得分前、后测差异显著。即接受了交往焦虑团体辅导的实验组学生在交往焦虑水平上显著低于控制组学生,随着交往焦虑水平的降低攻击行为水平也有所降低。结论:交往焦虑团体辅导对降低初中生交往焦虑水平有很好的效果,随着交往焦虑水平的降低,攻击行为水平也有所降低。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坤英;;攻击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及影响因素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年04期
2 王林松;;论攻击行为理论研究的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8年03期
3 贺桂芬;;攻击行为的心理过程概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王春梅;孟爽;;儿童的攻击行为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8期
5 宋宁;;小学生攻击行为之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03期
6 何先友;人类攻击行为的心理学解释[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曾文雄;;青少年攻击行为的产生与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年19期
8 杨林福;;学生九种攻击行为的心态[J];云南教育;1992年Z2期
9 曾玲娟;攻击行为研究综述[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10 李宏利,宋耀武;青少年攻击行为干预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晓君;陈旭;;3-5岁留守幼儿抑制性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胡国红;;精神分裂症患对医护人员的攻击行为特征与防范对策[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梅华;肖爱珍;余爱莲;;住院分裂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攻击行为分析及防范[A];二零零六年度全国第五次护理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王雪松;李文姣;;道德推理对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方圣杰;吴晓燕;张林;;暴力线索暴露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周洁;王二平;;群体态度和情绪对群体攻击行为的影响[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冯展涛;许昭;;足球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比赛中攻击行为的归因及行为应对策略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马效芝;;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攻击行为的感知、态度及行为现状调查[A];河南省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11年
9 王文菊;;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初期攻击行为风险评估与护理干预[A];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邓红欣;张宪宾;;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分析及护理对策[A];2013年河南省精神科护理危机管理与沟通技巧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翁晖亮;矫治儿童攻击行为[N];健康报;2003年
2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心理科主任 翁晖亮;儿童攻击行为的原因与对策[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辽宁省大连市白云幼儿园 孙林林;巧妙化解幼儿的攻击行为[N];中国教育报;2014年
4 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 位照国 刘铁榜;血色迷雾背后的心理学思考[N];健康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纯 特约记者 班雁萍;半数儿童有攻击倾向[N];健康时报;2004年
6 刘宏伟;安全需要全网监控[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周沛龙;“胖”防火墙也不是万能的[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奇云;狗的性格[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靳宇倡;工作场所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姚秀钰;精神疾病患者攻击行为风险评估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王振宏;青少年情感风格与攻击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燕;暴力线索暴露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D];宁波大学;2012年
2 祖萍;青少年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3 赵冉然;宁夏生态移民儿童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胡云翔;父母教养方式、观点采择对高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蕊;初中生交往焦虑的干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蒲高兰;虚拟社区攻击行为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顾璇;中学生攻击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蚌埠医学院;2012年
8 梅亮;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人际宽恕的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欧阳敏;受虐待经历、留守经历、依恋与农村高中生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倪林英;大学生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23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23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