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线索的眼动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民族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线索的眼动研究 出处:《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对汉族、白族、哈尼族、彝族、傣族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识别线索进行了探测。结果发现:面部表情(眉眼、鼻子、嘴巴)区域和身体姿态表情(胳膊、手部)区域都能为自我意识情绪识别提供线索依据;各民族跨文化一致性地表现出面部表情线索相对于身体姿态表情线索更有助于自我意识情绪识别。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
【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I2ZCZDSF07100) 天津市高等学校“心理健康与行为调控创新团队(39)”
【分类号】:B844.2
【正文快照】: 1引言自我意识情绪是人类高级形态的情绪,是在自我(self)参与下产生的一种高级情绪,他能伤害或增强自我意识,并对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起到重要的激发和调节作用(冯晓航,张向葵,2007)。Lewis(1997)在研究中提出自我意识情绪发展经历了初级阶段,产生尴尬、嫉妒和同情之后进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平;冯晓杭;;快乐与愤怒表情识别眼动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2 徐胜三 ,权朝鲁 ,张福建;关于儿童表情认知发展水平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年01期
3 李佳,苏彦捷;纳西族和汉族儿童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5年05期
4 冯晓杭;张向葵;;自我意识情绪:人类高级情绪[J];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06期
5 王妍,罗跃嘉;大学生面孔表情材料的标准化及其评定[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6 龚栩;黄宇霞;王妍;罗跃嘉;;中国面孔表情图片系统的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年01期
7 郭文斌;汤妮;方俊明;周念丽;;小学生动态面孔表情识别的眼动特征研究[J];应用心理学;2012年04期
8 杨丽珠;姜月;张丽华;;幼儿自豪的非言语行为表达编码系统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晓杭;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玲;王含涛;;真实自豪与自大自豪倾向量表的修订及适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2期
2 姚昭;王振宏;雷榕;;词—面孔任务中的情绪效价冲突效应及性别差异[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3期
3 章吉;陈英和;李雯;;儿童混合表情识别的发展及与基本表情识别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年02期
4 金云波;许远理;;网络异化对网络情绪传播的影响[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朱翠英;刘文俐;;心理理论的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刘阳娥;冯正直;戴琴;王凤;廖承菊;;重复呈现情绪面孔对抑郁症状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7 张均;冯正直;;沉思和分心对抑郁个体分心抑制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8 李丽;丁妮;梅磊磊;薛峰;董奇;;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的单相抑郁症情绪加工特点研究[J];高技术通讯;2007年12期
9 闫瑾;姜志梅;郭岚敏;吕洋;孙奇峰;李兴洲;王立苹;;孤独症儿童混合面部表情识别及面孔性别区分能力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年10期
10 王玉洁;窦凯;刘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修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雅如;徐展;;同时工作记忆负载对词-面孔Stroop效应的影响[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海;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钟明天;抑郁认知易感者负性情绪信息加工的杏仁核激活及脑功能连接特征[D];中南大学;2011年
3 马宁;首发重性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和脑结构的磁共振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刘建鸿;中学生责任心形成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傅一笑;基于双生子的儿童个性、心理健康研究和不通过五种感觉通道的交流现象初探[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冯晓杭;中美大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跨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顺森;自闭症幼儿面孔加工特点的眼动研究:社会认知缺陷指标的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程蕾;5、7、9岁儿童自我面孔的认知发展特点[D];西南大学;2012年
9 林云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威胁知觉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姜月;幼儿自豪识别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燕;孤独症儿童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晓静;两类厌恶材料:厌恶敏感性相关的fMRI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雅如;同时的工作记忆负载对词—面孔Stroop效应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4 李琼;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编制及其作用机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笑樱;远程学习者情感自评量表及预警模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昱文;中学生的自尊、归因方式与自我意识情绪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艳杰;情绪结构与功能的理论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8 叶榕;情绪面孔加工受知觉负载影响的注意瞬脱范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9 赵丽娜;阈上阈下不同情绪线索对物质焦虑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细燕;小学生情绪表情识别特点及其与情绪词掌握量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智丰;高隽;钱铭怡;王爱民;张黎黎;汪智艳;;羞耻性自传体记忆:基于自我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潘志然,崔红;独立型与依赖型自我:Markus等的自我结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2期
3 燕国材;;论孟子的“仁义礼智”四因素人格结构[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年01期
4 潘发达;;情绪归因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彭小虎,罗跃嘉,魏景汉,王国锋;面孔内外特征对东西方面孔识别影响的ERP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6 葛鲁嘉;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跨世纪主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7 竭婧;杨丽珠;;10-12岁儿童羞愧感理解的特点[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姜媛;白学军;沈德立;;情绪认知评价的若干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史静华;李亚琴;孙玉梅;;儿童自我意识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7年16期
10 徐琴美,张晓贤;5~9岁儿童内疚情绪理解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黎永兢;家庭抚养方式对小学儿童表情认知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琳;小学儿童情绪认知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强;情绪面孔与不同灰度背景对瞳孔大小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4 刁洁;3-6岁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经纶;姚志剑;谢世平;史家波;曹燕翔;滕皋军;;中国面部表情视频系统的初步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年05期
2 徐向东,杨景泉,吕淑云;精神分裂症病人对成人面部表情的辨别[J];心理学报;1992年03期
3 孙绍邦,孟昭兰;“面部反馈假设”的检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3年03期
4 汪小容;教师面部表情的艺术[J];四川教育;1996年Z2期
5 张璐;;如何更好管理情绪[J];校园心理;2011年03期
6 李文辉;蒋重清;李婵;刘颖;张窦斐;孙丹;;大学生对动态与静态面部表情限时加工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05期
7 李夏;朱洁银;唐骥;张文秀;胡凤培;;注视方向和面部表情对注意朝向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年06期
8 陈立言;面部表情及眼神的研究及其意义[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9 顾莉萍;静进;金宇;徐桂凤;梁华妮;黄赛君;杨文翰;五十岚一枝;;制备中国人物静态面部表情图片及信度效度的初探[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年05期
10 雷婕;丁亚平;;面部表情:一些争论[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翔南;;人类表情与情绪的相关性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王振宏;田博;崔雪融;;3-6岁幼儿面部表情指认与命名能力的发展特点[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孟昭兰;阎军;孟宪东;;中国儿童面部表情模式制作及分析[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4 张窦斐;孙丹;李文辉;蒋重清;;快速反应条件下动态呈现阻碍面部表情加工的脑电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严t榯,
本文编号:1354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354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