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结果评价中自我体验与替代体验的参照点效应:一项赌博游戏的ERPs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4 02:16

  本文选题:结果评价 切入点:反馈相关负波 出处:《心理科学》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研究采用"投注—反馈"的虚拟赌博游戏范式,通过2个实验分别检测个体在评价自己决策结果 (实验1)和观察他人决策结果 (实验2)过程中赌注大小(即参照点)对大脑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1)体验自我决策结果时,输钱比赢钱诱发更负的FRN,仅有一个负反馈(-10元)表现出以赌注为界的分离,且相对效价一样的反馈值诱发的FRN差异不显著;(2)体验他人决策结果时,无论输赢,有赌注比无赌注诱发的FRN更负;而且相对效价相同的反馈值诱发的FRN差异不显著。据此可以认为,FRN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赌注为基准的主观标准对社会信息的评价判断:自我体验中的个体对损失的敏感度远高于收益;而替代体验中的个体更倾向于将"损失更多"看作一种负性结果。
[Abstract]:This study adopts the "betting-feedback" virtual gambling game paradigm, Two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he size of the bet (i.e. reference point) on the brain activity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 one's own decision results (experiment 1) and observing others' decision results (experiment 2). FRN, which is more negative than winning money, has only one negative feedback of -10 yuan) showing a separation of bets, and the difference in FRN induced by the same feedback value relative to the same titer is not significant.) when you experience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decisions, whether you win or lose, The FRN with bet was more negative than that with no bet. Moreover, the difference of FRN induced by the feedback value with the same relative titer is not significant. Based on thi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FRN reflects to some extent the evaluation of social information by the subjective criteria based on the bet: the individual in the self-experience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loss of the social information. The sensitivity is much higher than the benefit; Individuals in the alternative experience tend to see more loss as a negative result.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暨南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攀登计划(2015年度)”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B8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向玲;王宝玺;张庆林;袁宏;;反馈相关ERP成分的参照点效应[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2 袁媛;刘昌;沈汪兵;;反馈相关负波与社会关系认知[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娟;;现代偏僻村落社会中的羞辱控制——以云南傈僳族F县N村为例[J];民间法;2014年00期

2 李海军;徐富明;相鹏;孔诗晓;孟贞贞;;基于预期理论的参照依赖[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3 徐四华;方卓;饶恒毅;;真实和虚拟金钱奖赏影响风险决策行为[J];心理学报;2013年08期

4 窦炜;曲璐璐;曲琛;;社会比较对合作任务结果评价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4年03期

5 杨帅;黄希庭;陈有国;傅于玲;刘孟超;;人际距离调节自我-他人的神经表征:来自oFRN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4年05期

6 白丽英;袁博;张蔚;张振;兰姣;王益文;;人际合作与冲突影响博弈决策的结果评价[J];心理学报;2014年11期

7 王益文;张振;张蔚;黄亮;郭丰波;原胜;;群体身份调节最后通牒博弈的公平关注[J];心理学报;2014年12期

8 林潇;周宏丽;黄芥;董光恒;;公平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2015年02期

9 罗寒冰;徐富明;李彬;张慧;李燕;;基于预期理论的风险决策的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2015年02期

10 高一点;陈海燕;贾惠侨;蒋雅丽;张积标;姚树桥;;品行障碍青少年反馈相关负波特点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向玲;冲突监控的神经机制:来自ERP的证据[D];西南大学;2010年

2 吴真真;顿悟过程的原型启发机制[D];西南大学;2010年

3 张健;认知风格对不同类型框架效应的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卞军;安全管理中安全标志及其设计要素的感知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5 金佳;基于脑电信号分析的激励理论中内在与外在动机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王岩;基于认知控制和冲突监控[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袁博;社会博弈中合作与冲突结果评价的认知神经机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翠翠;基于决策神经科学的从众与反从众行为研究:对比财产类决策和健康类决策情景[D];浙江大学;2014年

9 封周奇;人际关系对道德决策影响的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菲菲;幸灾乐祸情绪的脑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王丹;不同情绪状态下参照点对决策评估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3 秦淑真;基于ERPs实验的主动型个体安全生产管理激励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张窦斐;期待、注意与反应冲突处理及其个体差异的ERP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海燕;品行障碍青少年的反馈相关负波效应[D];中南大学;2013年

6 张振;群体身份影响公平加工的行为与脑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海军;决策框架和参照点对公平判断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瑞;公平认知的个体差异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9 李德馨;睾酮水平对大学男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ERP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10 林晓虹;说谎反馈的神经机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益文;袁博;林崇德;郑玉玮;张振;杜翠利;;人际关系影响竞争情境下结果评价的ERP证据[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年11期

2 余荣军;周晓林;;神经经济学:打开经济行为背后的“黑箱”[J];科学通报;2007年09期

3 张结海;后悔的“状态改变-状态继续”效应:一个概念框架[J];心理学报;2003年05期

4 张慧君;周立明;罗跃嘉;;责任对后悔强度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J];心理学报;2009年05期

5 岳玲云;冯廷勇;李森森;李光普;李红;;不同调控方式个体反事实思维上的差异:来自ERP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1年03期

6 索涛;冯廷勇;顾本柏;王会丽;李红;;责任归因对“做效应”的调控及其ERP证据[J];心理学报;2011年12期

7 李鹏;李红;;反馈负波及其理论解释[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楠;;汉语歇后语的认知参照点阐释[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李静雯;;反语的认知参照点阐释[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3 文旭;熊荣敏;;参照点与空间指示[J];外语学刊;2010年01期

4 吴早生;;汉语领属结构的参照点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5 彭志斌;;认知参照点视角下的双关[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周菊娥;倪蓉;;基于认知参照点的语篇主题连贯性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9期

7 孙信成;;选准人生的“参照点”[J];民主;1997年04期

8 郎天万,蒋勇;虚拟参照点的梯级含义功能[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熊荣敏;;聚焦理论的认知参照点阐释[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10 张韧;;参照点处理对概念内容的限制:“有”字句的证据[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任杰;赵冬梅;;在线消费者基于参照点的选择[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向玲;王宝玺;张庆林;袁宏;;反馈相关ERP成分的参照点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佑辉;李延喜;;基于认知参照点的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辛自强;“患得”更“患失”[N];中国医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杰;在线消费者购买参照点对其决策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立丹;冒险倾向对决策参照点偏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2 陈诚;认知参照点模型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陈健翔;负性参照点下的损失规避和冒险性的变动机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海军;决策框架和参照点对公平判断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彭嘉熙;基于参照点适应与意外之财的赢利效应解释[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王倩;国有企业红利上缴中的参照点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63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563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