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肥胖中小学生生活质量自评与家长评估的比较
本文选题:超重 切入点:肥胖症 出处:《中国学校卫生》2015年08期
【摘要】: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自评与家长评估的差异,为实施儿童青少年肥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0月期间,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盐城市8~18岁儿童青少年1 857名,先进行超重、肥胖筛查,再采用儿童生活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4.0进行自我评估与家长评估。结果儿童组生活质量自评,超重、肥胖患儿躯体功能得分(87.2±2.5,83.5±3.3)低于正常儿童(92.5±3.2)(P值均0.05)。青少年组自评,超重、肥胖患儿总分(82.5±2.6,80.3±2.8)、躯体功能得分(85.7±2.8,81.6±2.3)均低于正常儿童(86.9±3.3,91.9±3.6);肥胖患儿社会心理维度得分(79.6±2.4)低于正常儿童(83.2±2.8)。家长评估,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躯体功能得分(92.1±2.6,88.5±2.8)均低于正常儿童(95.3±2.5)。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家长评估得分均高于患儿自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存在不同程度下降,家长对患儿生活质量评估得分偏高。应重视提高家长对肥胖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关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lf-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and parental assess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intervention of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Methods during October 2013, two-stage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1857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18 years in Yancheng City were selected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screening, and then self-assessment and parental assessment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Core quality of Life (QOL) scale 4.0.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ildren had self-r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were overweight. The score of somatic function in obese children was 87.2 卤2.5 卤83.5 卤3.3),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children (92.5 卤3.2) (P < 0.05). The total score of obese children was 82.5 卤2.6 卤80.3 卤2.8, and the score of somatic function was 85.7 卤2.81.61.6 卤2.3),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children (86.9 卤3.3 卤91.9 卤3.6), and the score of psychosocial dimension of obese children (79.6 卤2.4) was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children (83.2 卤2.8). Parents' assessment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were 92.1 卤2.6 卤88.5 卤2.8)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children (95.3 卤2.5). The scores of parents' evaluation of quality of life of obese childre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hildren's self-assess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s decreased to some extent. Parents had a high score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ir children and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life of ob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作者单位】: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2010盐城市医学科技科研课题项目(YK2010110)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周嫣;楼建华;冯芳茗;;儿科生活质量量表患儿自评和家长代评差异的比较[J];上海护理;2013年01期
2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1期
3 杨淑香;李志华;景睿;陈会波;李向云;;肥胖儿童生活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多元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11期
4 何金波;朱虹;吴思瑶;陆遥;蔡太生;侯靛青;孙艳玲;;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暴食行为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素青;布仁巴图;哈森高娃;李红美;林哲;肖剑岚;孙岚;李永山;张壮伟;佟伟军;;蒙古族7~18岁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段体质量参考值的建立[J];安徽医学;2012年03期
2 方长松;王庆生;郝加虎;黄朝辉;苏普玉;庞培;张家祥;张婉婉;;大学生极不健康减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医药;2011年09期
3 张卫平;王玉秀;;4种体重评价法的体重评价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4期
4 吴秀云;;有氧运动与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以超重与肥胖人群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魏书峥;黄志武;周泉;;深圳市中小学肥胖学生的体质特征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2年05期
6 戴昕;韩东硕;;北京市视力残疾青少年BMI与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关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付连国;马军;王海俊;董彬;王晶晶;尚晓瑞;张子龙;刘芳宏;蔡赐河;文晗;;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对其身体机能影响的多水平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8 周生灵;;不同体重指数大学生对体育健身认知与行为特征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年01期
9 李毓雯;朱传龙;高人焘;潘家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儿童血清TIMP-1和TIMP-2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年06期
10 蒋敬荟;瞿平;魏小平;刘永芳;李廷玉;刘友学;;儿童代谢综合征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hs-CRP、IL-6、TNF-α的变化及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珊珊;王海俊;马军;张世伟;;全国五城市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分析[A];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孙桂菊;胡永祯;杨瑾;王少康;罗海燕;徐华珠;盛军利;陈国威;谢莹;杨立刚;;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午餐膳食干预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论文集[C];2005年
3 何卫龙;赵广才;李远强;;广州市区8-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情况调查与分析[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4 娄晓民;段广才;陈姜;周艳;胡巧云;衡正昌;;13岁儿童肥胖发生相关因子与青春期发育相关激素分泌及其关系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06年第4期[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海燕;上海市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周乐山;长沙市3-11岁儿童BMI筛查参考值及肥胖儿童自尊水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曹佃省;理论导向的青少年健康锻炼行为干预促进[D];中南大学;2010年
4 娄晓民;瘦素对青春期肥胖儿童能量代谢和性发育激素的影响及诱导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肖黎;儿童青少年肥胖标准应用及肥胖儿童食欲调节因素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周田敬;我国部分城镇居民身体脂肪含量与生活方式关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7 王昕晔;吉林省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现状及综合干预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高刚;新时期优化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麦炳耀;澳门竞技体育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新艳;12~15岁青少年身体成分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张丽丽;青春发育后期学生体脂含量变化及体脂率测评方法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朱晨凯;北京市青少年超重肥胖原因的社会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汪燕妮;兰州市七里河城区2002与2009年7~17岁汉族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伍晓艳;我国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标准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6 邓晓娟;广州市中学生血压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向辉标;张家界市2007-2009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状况及疾病负担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郑文龙;“快乐10分钟”体力活动干预模式在小学生中应用效果评估[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9 王虹月;6-18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性激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10 王海思;洛阳市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明丽;癌症领域中生存质量的定义、目的及测量方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6年02期
2 石宪珍;北京西城区中小学生肥胖现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9年01期
3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4年01期
4 吴汉荣;刘普林;蒙衡;;儿少生活质量量表信效度分析及全国常模的制定[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1期
5 钱晓勤;霍金芝;陶佩生;徐济达;冯向明;何日;周红霞;黄立民;程金霞;;扬州市中小学生肥胖和饮食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0期
6 李勃;季成叶;邬盛鑫;徐轶群;;某中学超重肥胖初中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定[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12期
7 马军;吴双胜;;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03期
8 付泽建;范宏恩;司梅;亓德云;林可;;上海市某中心城区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11期
9 常虹;杨柳;李荔荔;文红;白晶;;沈阳城区中小学生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年01期
10 王翠玲;陈裕明;张忠林;陈维清;翁建平;赵文衡;吴江南;;肥胖对小学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年3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东;;法国为生活质量最高的国家[J];时代英语(高一);2007年03期
2 ;国际生活质量研究进程和组织机构[J];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2008年07期
3 冯yN中,王能干,江树香;体育与农民的生活质量[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陈向义;生活质量的历史文化向度——从波普尔“世界3”的观点看[J];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5 王慧;;从生活数量到生活质量的战略思维转变[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年06期
6 本刊编辑部;;从“衣食”到“住行”[J];现代商业;2009年25期
7 廖红;;老年人心理衰老与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18期
8 林维德;曾焕棠;;中国大陆宁养照顾对癌症末期患者生活质量之影响[J];医学与哲学(B);2014年05期
9 黄春丽;张大为;;心理生活质量的基本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10 唐均;;生活品质提高需要关注多个层面[J];杭州通讯;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菊萍;;心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晓芳;余绍军;龚劭工;章秋明;肖七祥;肖爱珍;苏建宁;;影响慢性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因素分析及康复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立天;;构建和谐社会与提高生活质量[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5年
4 夏桂兰;刘福安;;癌症病人生活质量调查及对等探讨[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牟一平;陈其龙;徐晓武;邢人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曾带娣;岳建荣;王翠霞;田月月;;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吴惠娟;沈鉴清;王翔;;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与所获社会支持关系分析[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8 刘新颖;;耳鸣对老年人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A];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9 张慧;;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A];2012年“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高书文;;系统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津夫;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重视提高生活质量[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致力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N];中国社会报;2003年
3 特约评论员 丁力;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N];南方日报;2006年
4 卫生部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教授于普林;我们如何评价老年人的生活质量[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生活质量网络排名 十大城市位居前列[N];消费日报;2006年
6 刘先琴;生活质量取决于自我感受[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郭松民;谁偷走了我们的“生活质量”[N];经理日报;2004年
8 张小燕;切实提高群众生活质量[N];湖北日报;2003年
9 记者 李鹏;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N];各界导报;2012年
10 吕工;生活质量有助于全面评估药物的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龚振炜;信息化对农民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2 艾斌;恶性肿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生活质量[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3 罗健;中国癌症患者疼痛与生活质量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4 温爱诗(Wan Oi Hei Csaryne);滋阴清热法对痤疮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孙奉昊;肺癌患者术后短期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卢杰夫;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对患者营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13年
7 明中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8 李节;孕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淑华;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应激因素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周慧娟;“80后”父母生活质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朱芬芬;综合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4 王静;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5 杨雯雯;居家受照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6 杨艳云;人口生活质量研究——以济南市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刘珊;98例鼻咽癌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3年
8 陈海辉;心理干预对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9 刘艳;湖北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利萍;“汶川”地震亲历者生活质量、心理应激水平动态观察及护理应对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79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67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