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二语语音辨别能力个体差异来源:来自ERP研究的证据

发布时间:2018-04-10 12:25

  本文选题:双语 + 语音 ; 参考:《心理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本研究探讨个体二语语音辨别能力的差异来源。以母语为粤语(L1)的粤语-普通话双语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被试的普通话二语(L2)的辨音能力,将其分为二语辨音强组(GP)和二语辨音弱组(PP),以失匹配负波(MMN)为电生理指标通过ERP实验分别考察了两组被试对语音和一般声音(复合音)的辨别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对母语语音辨别还是对跨语系第三种语言的语音辨别,二语辨音强组的被试诱发的MMN波幅都显著大于二语辨音弱组的被试;进一步,对一般复合音的辨别,二语辨音强组的被试诱发的MMN波幅也显著大于二语辨音弱组的被试。研究结果表明:二语语音辨别的个体差异不仅可以追溯到一般语音层面的辨音能力差异,还可以进一步追溯到一般声音层面的复合音辨音能力差异。
[Abstract]:This study explores the sources of differences in individual L2 phonological discrimination.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Cantonese / Putonghua bilinguals whose mother tongue was Cantonese / L1).It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second language strong group (GP) and the second language group (weak group). Using mismatched negative wave (MMN) as the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ex, the difference of speech and general sound (complex s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investigated by ERP experi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plitude of MMN in the group of strong second language recogni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with weak second language, whether it was for the speech discrimination of mother tongue or the third language of cross-language.The amplitude of MMN induced by the strong second language discrimin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language weak group.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speech discrimination can be traced back not only to the differences in speech recognition at the general level, but also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recognition of complex sounds at the general sound level.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心理学院;香港大学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720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997)
【分类号】:B84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汝亮;黄玫芳;霍泰辉;冯国培;区洁心;关定辉;杜祖贻;;不同阅读能力中国儿童语言处理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英文)[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年02期

2 房春英;李海峰;马琳;刘哲;王勋达;;基于复杂网络构建与分析技术的语音响度差异神经处理机制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3 季萌萌;孟欢欢;罗斌;陈溪萍;陶陆阳;;轻微认知损害的ERP研究进展[J];法医学杂志;2015年03期

4 董奇;;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理解和促进人类心理发展的新兴学科[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年S1期

5 Hui-yan Sun;Qiang Li;Xi-ping Chen;Lu-yang Tao;;Mismatch negativity,social cognition,and functional outcomes in patients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5年04期

6 姜薇;张林军;舒华;;汉语语音范畴性知觉在儿童早期阅读中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03期

7 徐金英;孟勇;;学习困难儿童研究新进展及展望[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年07期

8 李永欣;汪运起;胡玉正;陈飞燕;;用形态测量学和白质纤维束追踪方法研究珠心算儿童左侧梭状回脑区灰质结构变化以及关联的白质纤维束完整性[J];珠算与珠心算;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毕琴;非随意注意中偏差干扰现象的实质:对提示信息观的完善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燕浩;晚期熟练汉英双语学习者语法特征加工的神经特异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永欣;珠心算训练对儿童大脑可塑性的影响以及大脑结构随训练时间的变化[D];浙江大学;2013年

4 吴俊;基于免疫遗传进化理论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跃迁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张锦华;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注意力损伤:神经生理与行为学证据[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宝环;不同刺激模式下老年性耳聋失匹配负波特征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2 晁芳;白—汉双语者与汉族非双语者的全脑结构与功能差异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3 王亚博;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听觉威胁信息前注意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3年

4 李海琴;语音、语素以及字形意识在中国儿童汉字阅读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4年

5 齐佳凝;汉语口语韵律早期控制加工的脑机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6 林少非;失匹配负波加工性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勇;刘亚平;罗跃嘉;;记忆面孔,男女有别:关于面孔再认性别差异的行为与ERP研究[J];科学通报;2011年14期

2 白云;吴思思;陆祖宏;钟萍;李雪松;;依恋性情绪信息对成人依恋系统的激活——ERP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3 郑志伟;黄贤军;张钦;;情绪韵律调节情绪词识别的ERP研究[J];心理学报;2013年04期

4 黄宇霞,罗跃嘉;情绪的ERP研究新进展(英文)[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04期

5 付亚楠;许远理;;情绪场景性图片ERP研究成果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付亚楠;许远理;;情绪场景性图片与ERP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崔芳;罗跃嘉;;不同共情能力个体加工情绪面孔的ERP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4期

8 疏德明;刘电芝;;隐喻认知机制的ERP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9 程利;何媛媛;欧阳含璐;李光普;李红;;对恐怖情绪的调节: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差异——一项ERP研究[J];心理科学;2011年04期

10 顾本柏;罗俊龙;贾磊;索涛;张庆林;;条件推理中否定前件下信念偏差发生阶段的ERP研究[J];心理科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建英;赵正言;王哲;解春红;王艳霞;;学龄儿童人脸初记与再认过程的ERP研究[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董光恒;杨丽珠;姜月;;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冲动控制过程影响差异的ERP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妍;陈寒;魏斌;孔繁昌;谭小宏;黄素蓉;任俊;陈红;;女性面孔吸引力再认加工的性别差异:一项ERP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张妍;孔繁昌;陈红;;地震亲历者对地震相关图片记忆偏向的ERP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梅冬梅;许远理;;具体情绪到元情绪的ERP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姚昭;王振宏;;正性词的具体性对情绪启动的影响:一项ERP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董静;王权红;;汉字正字法家族效应的ERP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丁妮;郭德俊;;情绪图片加工的ERP研究[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黄雅梅;汪亚珉;;面孔身份识别和表情识别中区分度的ERP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祝勋;惠颖;叶周军;刘莹;周仁来;;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年龄差异的ERP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贡京京;面孔与汉字认知加工机制中的倒置效应—行为学及ERP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琴;恐惧刺激加工黑夜效应的ERP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凯;对面孔识别理论模型的多重检验:一个面孔学习的ERP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廖艳;微笑影响面孔吸引力的ERP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陈小强;情绪对时间注意影响的ERP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舒;从核心情感到具体情绪的形成过程的ERP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3年

6 张兰;情绪对关联性错误记忆的影响:一个ERP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7 王媛;汉语情绪词加工的ERP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宋赵丰;劳动力市场农民工歧视的ERP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姚家军;大学生内隐同性恋态度的ERP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10 白大文;大学生在不同权力感水平下对面孔表情识别的ERP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31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31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7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