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高特质焦虑群体注意偏向矫正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0 16:09

  本文选题:高特质焦虑 + 注意偏向矫正 ; 参考:《河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注意偏向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探讨焦虑个体发生注意偏向的原因机制。他们发现训练焦虑群体倾向关注非威胁刺激来减少注意偏向,反过来就减轻的焦虑。这个效应支持了此类假设:注意偏向是影响焦虑的维持的因素之一。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对个体进行注意偏向矫正的训练来降低其焦虑程度。对于注意偏向矫正,澄清里面涉及的机制是很重要的。依据注意控制模型,我们认为是由于注意控制能力受损或者其启动失败造成了焦虑个体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的发生。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改善个体的注意控制能力,降低其注意偏向的水平,进而则可以改善个体的焦虑程度。然而依据效价特异模型,我们认为个体发生注意偏向是由于效价评估系统引发的。同时大量的研究发现杏仁核涉及对负性信息的觉察机制。而DLPFC与注意控制能力、杏仁核存在一定的调节关系。因此,需要我们通过直接的实验操作来考察焦虑个体注意偏向矫正机制本质。 采用Spielerger编制的特质焦虑问卷,测查了500名在校大学生,共筛选出60名学生(其中低特质焦虑个体20名,高特质焦虑个体40名)参与实验研究。通过3个实验研究来具体的探讨了焦虑个体注意偏向矫正机制本质。在研究一中,采用情绪Stroop范式考察了高低特质焦虑个体间注意偏向的特点以及注意控制抑制能力。在研究二中,采用修改后的点探测范式对高特质焦虑个体进行注意偏向矫正训练,,并采用情绪Stroop任务来检测注意控制抑制能力训练效果。在研究三中,采用情绪启动任务来探讨个体在注意控制抑制能力发生变化前后的效价评估系统。 结果发现:(1)高特质焦虑个体与低特质焦虑个体注意偏向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其注意控制抑制能力存在差异。(2)高特质焦虑个体注意偏向矫正训练后,其注意偏向水平降低,注意控制抑制能力得到了改善,这表明注意偏向矫正机制涉及到了注意控制能力参与。(3)高特质焦虑个体在经过注意偏向矫正训练后,注意控制能力得到改善后,在积极与消极启动状态下,其任务反应时缩短。这说明注意控制与效价评估间存在一定关系,同时也表明注意偏向矫正机制涉及了效价评估系统。 以上研究表明,高特质焦虑个体注意偏向矫正机制涉及到了注意控制以及效价评估参与。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study of attention bias, scholars began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attention bias in individuals with anxiety.They found that training anxiety groups tended to focus on non-threat stimuli to reduce attention bias, which in turn alleviated anxiety.This effect supports the hypothesis that attention bias i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aintenance of anxiety.Then we can reduce the degree of anxiety by training individuals in attention bias correction.For attention bias correction, it is important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s involved.According to the attentional control model, we believe that attention bias of anxiety individuals to negative information is caused by impaired attentional control ability or failure to start up.Then we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 attention control, reduce the level of attention bias, and then improve the degree of individual anxiety.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titer specific model, we believe that the individual attention bias is caused by the titer evaluation system.At the same time, a large number of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amygdala is involved in the detection mechanism of negative information.However, DLPFC is related to the ability of attention control and amygdala.Therefore, we need to examine the nature of attention bias correction mechanism through direct experimental operation.A total of 60 students (20 individuals with low trait anxiety and 40 individuals with high trait anxiety) were selec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experiment by using the trait anxiety questionnaire compiled by Spielerger.Through three experimental studies, the nature of attention bias correction mechanism of individual anxiety was discussed.In the first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tention bia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high and low trait anxiety and the ability of attention-control inhibitio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emotional Stroop paradigm.In the second study, the modified point detection paradigm was used to train the individuals with high trait anxiety for attention bias correction, and the emotional Stroop task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ffect of attention control inhibition training.In the third study, the emotion priming task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titer evaluation system of individuals before and after the change of attentional control inhibition ability.The ability of attentional control inhibition was improve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attention bias correction involved attentional control ability.I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tartup state, the task response time is shortened.This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entional control and titer evaluation, and it also shows that the mechanism of attention bias correction involves the titer evaluation system.The above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correction mechanism of attention bias in individuals with high trait anxiety involves attention control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iter evalua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胜利,许又新;围术期焦虑及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03期

2 俞锦宾;;中等焦虑及其有用性观点剖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93年04期

3 金健秋,朱体荃;我国优秀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初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4年07期

4 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特质焦虑水平的年级差异与专项差异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5 罗增让;;影响中学生特质焦点的家庭环境因素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李文利,钱铭怡;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中国大学生常模修订[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7 王世雄,汪晓萍;对普通高校4×100米接力运动员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分析[J];体育科研;2000年04期

8 邱扶东;上海老年人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5期

9 欧晓霞;对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王海霞;周新霞;徐建平;;师范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焦虑状态的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漆昌柱;金梅;;残疾人运动员的特质焦虑与竞赛状态焦虑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2 隆春玲;韩海英;熊红芳;贺美玲;;不同类型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特质焦虑及应对方式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郭小朝;李良明;丁亚平;朱召烈;;空军飞行(学)员特质焦虑水平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4 敖立功;;对大学生状态-特质焦虑问题的调查与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5 陈建民;黄恩;徐晓青;张载福;吕望强;;职业中专学生的特质焦虑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关系[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王天生;程致屏;;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在我国体育运动中的修订[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7 谢琴;李卫东;雷虹;;健美操训练对大学生身体自我和特质焦虑影响的实验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柳春香;黄希庭;任泽港;;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李雪燕;辛涛;;特质焦虑的潜类别回归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晓龙;陈英和;;研究生的特质焦虑、抑郁、主动控制特点及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孙艳杰;咀嚼口香糖可缓解考试焦虑[N];中国医药报;2010年

2 记者杨晓晶;咀嚼口香糖有助舒缓考试焦虑[N];中国食品报;2010年

3 方丹敏 大学生杂志社;首都大学生就业焦虑现状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森青;特质焦虑影响抑制控制的认知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2 顾艳;Go/Nogo任务下“冷”、“热”执行功能对数字、名词材料的抑制加工[D];苏州大学;2013年

3 邵秀巧;特质焦虑者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4 杨国愉;青年军人特质焦虑及其认知加工特点[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杨洁敏;主客体因素对疼痛共情的影响及神经机制[D];西南大学;2013年

6 王姝琼;青少年未来取向与学业、情绪适应关系的追踪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孙玫;护理硕士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择业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方乐;心理解剖在农村青年自杀身亡者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月平;军校大学生特质焦虑和注意偏向对决策行为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王小玲;军校不同性别和特质焦虑学员决策行为差异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徐梦吟;阈下情绪对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和认知效率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秦园;特质焦虑型大学生初始沙盘作品分析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5 王明宇;特质焦虑者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何卓;特质焦虑者对愤怒面孔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佳佳;不同特质焦虑水平者对情绪面孔的注意瞬脱效应[D];西南大学;2014年

8 叶明泽;特质焦虑对威胁信息启动效应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9 黄永俊;积极情绪启动对特质焦虑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康琳;高特质焦虑边防军人在压力状态下的注意偏向[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31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31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c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