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担忧个体自我相关认知偏向的行为证据和神经机制

发布时间:2018-04-11 14:18

  本文选题:担忧 + 自我相关 ; 参考:《西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担忧是相对不可控的、系列性的并且负载消极情感的思维与想象。在该过程中,个体常以内部言语形式对消极结果进行反复思考。研究提出担忧是个体情绪失调或情绪加工受挫导致的。担忧即可以表现为普通群体中的担忧,也可能发展为临床上的病理性担忧。因此,担忧可作为一种认知避免策略,控制与焦虑有关的生理唤醒;而一旦发展成一种自动化的病理反应,它将维持或延长与消极情感有关的生理、心理活动。研究表明,言语式担忧会提高个体的负性思维活动。同时,以内部言语为主的担忧会提高个体对负性刺激或威胁刺激的注意倾向。研究者还发现,担忧的言语过程会延迟个体对负性情感刺激的加工。此外,担忧的言语过程涉及到个体工作记忆容量的降低。担忧个体语言加工的偏左侧化优势在调节语言生成的同时,还会影响个体的认知控制能力,如错误监测水平。研究者发现,高担忧水平的个体在语言生成的选择任务中要付出更多的选择代价。因此,担忧会影响个体的情绪情感和认知加工。研究发现个体的消极情感会提高个体对负性刺激的自我相关加工。进一步的,研究者提出担忧与个体自发的负性自我相关的思维活动紧密相关,即担忧可能涉及到自发的且与负性自我相关的心理内容,有待研究。认知神经研究也发现,担忧和自我活动涉及到共同脑区的激活(如默认网络),提示个体的担忧体验与自我密切相关。由此可推论,担忧水平影响着个体的自我表现。但是,担忧,作为一种言语认知活动,与个体的自我相关活动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在研究一中,我们通过比较不同担忧水平个体的自我相关活动和语言差异,试图揭示担忧者的负性自我。因此,实验1选取担忧和控制组两组被试,仅采用中性刺激材料,对两组被试的自我相关判断以及关系认知上的差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与控制组相比,担忧组对中性刺激做出更多的自我有关判断。同时,无论是有关判断还是无关判断,担忧组都表现出延迟的判断反应。2)与控制组相比,担忧组对中性刺激表现出更多的消极关系认知,保留了更少的中性关系的认知。在做消极判断时,担忧组的平均反应时显著快于控制组。实验2则从担忧个体的消极语言模式进一步验证担忧个体的消极认知偏向。本实验要求被试完成句子测验。同时,为控制被试在自我相关任务和句子完成任务中由于本身的联想能力和语言创造能力造成的差异,被试被要求完成远距离联想测验。结果表明,3)担忧组自述的消极句子显著高于控制组。4)担忧组在自述中所涉及到的自我相关词显著高于控制组。5)在远程联想任务(RAT)中,无论是正确率,还是反应时,两组被试都没有显著差异。实验1和实验2,通过比较不同水平担忧个体的自我相关活动和语言差异,发现担忧者表现出异常的自我有关倾向、消极相关关系偏向以及消极自我的语言模式。这些结果揭示了担忧个体负性自我相关的认知偏向,说明担忧者倾向于构建负性自我的心理模型。同时对“杞人忧天”现象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诠释。已有的记忆和注意的行为和神经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控制系统(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在个体控制分心刺激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Ander sonGreen(2001)的研究也表明,背外侧前额叶(DLPFC)的激活与个体对不想要的记忆或思维的压抑有关。进一步的,研究者提出,背外侧前额叶涉及到的抑制控制功能同样适用于个体对情绪情感的调控。已有的研究也表明,背外侧前额叶(DLPFC)不仅涉及到个体对正性情绪反应的主动抑制,DLPFC的激活与个体对悲伤等负性情绪的自主压抑也有关。因此,我们假设,担忧个体上,认知控制区域背外侧前额叶对自我相关想法或记忆的抑制不足,导致担忧者的自我相关认知偏向。为探究神经活动水平下不同担忧个体在自我参照活动中对自我相关想法的抑制控制能力,实验3要求被试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中完成自我参照任务。我们利用psychophysiological interaction(PPI)分析方法定性地分析比较自我相关活动的脑区(Peri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PACC,Rostr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RLPFC)在不同担忧水平条件下与抑制控制脑区(尤其是DLPFC)的功能连接模式。结果表明,6)在行为结果上,对于中性刺激,与控制组相比,担忧者做出更多的自我相关判断。同时,控制组做出更多的自我无关判断。7)同样,与中性刺激相关的自我参照加工过程中,与控制组相比,担忧个体表现出DLPFC与(PACC\RLPFC)功能耦合的减弱。综上,实验1、实验2均从行为水平上搜集不同担忧水平个体的自我相关认知差异。实验1通过调查不同担忧水平个体对中性刺激的自我相关判断和关系类型判断,结果表明担忧个体表现出更多负性自我相关活动。实验2通过调查不同担忧水平个体的语言特征,结果揭示了担忧者负性自我相关的语言特点。实验3说明了不同水平担忧个体自我相关活动显著差异的神经机制源于担忧者DLPFC与PACC\RLPFC功能耦合的减弱。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Qian Zhuang;Lijun Wang;Yancheng Tang;Antao Chen;;Translation of fear reflex into impaired cognitive function mediated by worry[J];Science Bulletin;2016年24期

2 陈群林;罗俊龙;蒋军;位东涛;张庆林;;无意识加工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促进效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6期

3 林荣茂;严由伟;唐向东;蔡韦龄;;青少年担忧倾向性问卷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年04期

4 贺熙;朱滢;;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关于自我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沙丽曼;王纯;刘军;钟杰;;宾州忧虑问卷在中国大学生人群中的初步修订[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30期

6 陈祉妍;人格评估中的投射技术[J];心理学动态;1999年04期



本文编号:17363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7363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e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