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家庭功能、心理弹性、疏离感及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心理弹性 + 家庭功能 ; 参考:《广西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困境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因为各种原因,需要照顾和保护的孩子。家庭功能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儿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儿童面临困境时,容易产生疏离感,存在疏离感的个体对自身缺乏关注,忽略周围环境,难以融入社会环境,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感到孤单,进而产生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良好的心理弹性能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困境儿童应对困境,发展出积极的结果。研究困境儿童家庭功能、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困境儿童心理健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将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参考国内外己有的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困境儿童家庭功能、疏离感、心理弹性、情绪-行为问题的现状及四者关系进行研究。采用问卷法,向1028名儿童发放《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以及《长处和困难问卷(自评版)》。调查的被试中有困境儿童477名,非困境儿童551名。对困境儿童与非困境儿童进行描述统计及差异分析。探讨困境儿童家庭功能、心理弹性、疏离感及情绪-行为问题四者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路径分析,建立四者间的模型。得出如下结论:(1)困境儿童的家庭功能、心理弹性显著低于非困境儿童;疏离感、情绪-行为问题显著高于非困境儿童。(2)困境儿童的心理弹性在性别、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差异。(3)困境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在性别、监护人上存在显著差异。(4)困境儿童家庭功能与情绪-行为问题显著负相关,家庭功能显著负向预测情绪-行为问题。(5)困境儿童家庭功能与疏离感、情绪-行为问题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疏离感与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与情绪-行为问题显著正相关;心理弹性与情绪-行为问题显著负相关。(6)困境儿童心理弹性、疏离感在家庭功能与情绪-行为问题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Abstract]:Children in distress refer to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8 who need care and protection for various reasons. The problem of family fun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children's plight. When children are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 they tend to feel alienated. Individuals who have a sense of alienation lack attention to themselves, ignore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ind it difficult to integrate in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feel lonely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ng with others. This leads to emotional-behavioral problems. Good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can help children in difficult situations to cope with difficulties and develop positive results.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function and alienation for children in difficult situation.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hina,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amily function, alienation,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emotion and behavior of children in distres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are studied by questionnaire. 1028 children were given the Fam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scale, the Youth students alienation scale, the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scale and the 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 (Self-Rating version). The subjects included 477 children with difficulties and 551 children with no difficultie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difference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betwee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difficulti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amily function,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alienation and mood-behavior problems of children in difficult situation,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and to establish a model between the four.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family function of children with difficultie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hildren without difficulties, and the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of alienation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hildren without difficultie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ocation of the family.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 of the children with difficultie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guardian. 4) the family function of the children with difficulties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 Family function negatively predicted 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 (5) Family function and alienatio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motional elasticity, alie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sychological elasticity, family func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family function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6) resilience and alienation played many mediating roles between family function and 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difficulties.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4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增强心理弹性——放得下[J];青海科技;2001年04期
2 王滨;罗伟;;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进展及评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许文英;;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与提升[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4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小景;;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许书萍;张梦竹;;吸毒人员子女心理弹性的质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9年02期
7 常保瑞;方建东;;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年01期
8 陈献忠;宋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调查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5期
9 吴世韫;严燕;;大学生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J];成功(教育);2010年11期
10 席居哲;桑标;左志宏;;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J];心理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林锋 记者 李国良;生活有关爱 上学有保障[N];边防警察报;2007年
2 康爱民邋廖林锋;广东边防掀起关爱困境儿童新高潮[N];人民公安报;2007年
3 杨可;慰问困境儿童和单亲特困母亲[N];汕头日报;2007年
4 杨可;千名“爱心父母”关爱困境儿童行动启动[N];汕头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杨可邋实习生 刘超群;加强跟踪服务 帮扶困境儿童[N];汕头日报;2007年
6 滑翔;610名困境儿童喜认“爱心父母”[N];深圳特区报;2007年
7 ;构帮扶体系助三千困境儿童[N];珠海特区报;2007年
8 记者 陈彦邋通讯员 高峥;23名困境儿童现场“认亲”[N];中山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赵婧邋实习生 苏力 黄洁;困境儿童得到“爱心父母”呵护[N];珠海特区报;2008年
10 记者 罗迅革;救助帮扶困境儿童[N];汕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9 王丹;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家庭功能、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及其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怡;困境儿童家庭功能、心理弹性、疏离感及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2 王之师;成都市以社区为平台的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许涛;我国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李玉娜;专业社工介入困境儿童社会保护的案例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5 徐梦瑶;“12·12中国困境儿童关注日”微信作品传播运营方案[D];浙江大学;2015年
6 刘静;困境儿童权益保障中的政府责任[D];延安大学;2015年
7 谢静;流浪未成年人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8 张慧;困境儿童保护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娟娟;“三社联动”视域下吸毒家庭困境儿童救助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10 高娟娟;居家困境儿童救助与保护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755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87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