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认知评价及其可塑性——基于文本阅读的间接接触的启动效应

发布时间:2018-06-07 10:11

  本文选题:健全人 + 残疾人 ; 参考:《应用心理学》2014年04期


【摘要】: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IAT范式,通过两项实验探讨了健全人对残疾人行为的内隐认知评价及其可塑性问题。其中,实验1基于对残疾人和健全人图片以及表征残疾人行为特质结构的分析及其标定词筛选,考察了对残疾人行为特征的内隐认知评价特性。实验2以镶嵌残疾人图片的正性行为描述性信息为文本阅读材料,采用概念启动范式,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行为的内隐认知评价特性的可塑性。结果发现:(1)被试对残疾人持显著的内隐负性认知评价(实验1);(2)阅读残疾人正性行为描述性材料可显著减弱该认知评价(实验2)。因此,创造条件鼓励残疾人尽力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引导和塑造其身残志不残的品质,有助于改善健全人对该类人群的内隐认知偏见。
[Abstract]:Taking college students as subjects, the implicit cognitive evaluation and plasticity of disabled people's behavior were studied by two experiments using IAT's paradigm. In experiment 1, the implicit cognitive evaluation of th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abled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ictures of the disabled and the healthy peopl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behavioral trait structure of the disabled and the screening of the calibration words. In experiment 2, using the descriptive information of positive behavior embedded in the pictures of the disabled as the text reading material and using the concept priming paradigm, the plasticity of implicit cognitive evaluation of the disabled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ubjects had significant implicit negative cognitive evaluation (experiment 1). Reading the descriptive material of positive sexual behavior of the disabled could significantly weaken the cognitive evaluation (experiment 2). Therefore, to create conditions to encourage the disabled to exert their positive social functions, to guide and shape the quality of the disabled, and to improve the implicit cognitive bias of the healthy towards this kind of population.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心理学系暨研究所;浙江省教研室;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NDJC059YB)资助成果
【分类号】:B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婷;徐钟庚;叶莉芳;张锋;;基于文本阅读的间接接触也可改善公众对残疾人的态度[J];应用心理学;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娟;张振;黄亮;王益文;;基础认知与社会认知中内隐过程及其脑机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年04期

2 于海涛;金盛华;;国家认同的研究现状及其研究趋势[J];心理研究;2013年04期

3 张庆;王美芳;;大学生关于能力与热情的内隐混合性别刻板印象:来自IAT的证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4 林俊;李娜;;运动员使用兴奋剂态度的测量及影响因素[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5 高明华;;偏见的生成与消解 评奥尔波特《偏见的本质》[J];社会;2015年01期

6 马婷;徐钟庚;张锋;;健全人群对智障人群的态度研究:现状与展望[J];应用心理学;2012年03期

7 郑健;刘力;史佳鑫;赵显;黄桢炜;;趋利避害相容效应的定义、理论与研究范式[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8 翁智刚;刘丹萍;王萍;唐元懋;;消费者对慈善和商业赞助的态度如何?——基于双重态度理论的研究[J];营销科学学报;2013年01期

9 李静华;郑涌;;内隐/外显不同水平攻击者的注意偏向:行为和ERP证据[J];心理科学;2014年01期

10 马婷;徐钟庚;叶莉芳;张锋;;基于文本阅读的间接接触也可改善公众对残疾人的态度[J];应用心理学;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谢平;基层党政干部的自律品质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陈进;多维内隐自我概念的特性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晓刚;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评估及其预测因素[D];西南大学;2013年

4 付春江;品牌印象双重表现及其形成和改变机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珊明;基于外显和内隐测量的权力刻板印象[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建人;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视角下的工作价值观[D];西南大学;2014年

7 罗书伟;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内隐社会认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刘嘉秋;师范生对残疾学生的刻板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贾凤芹;大学生性别偏见内隐与外显双系统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华;内隐/外显不同水平攻击者对攻击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行为与脑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卢芳芳;免费师范生的外显与内隐教师职业态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3 贺庆利;老年人年龄刻板印象的差异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4 岳童;观点采择对心理疾病外显和内隐污名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曾慧美;大学生对蔬菜和肉食内隐态度的测验与干预[D];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

6 陈雅丽;小学教师对流动儿童的刻板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7 黄芥;不同攻击水平大学生的注意偏向[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8 徐梦吟;阈下情绪对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和认知效率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欢欢;暴力犯危险性评估与其内隐友好倾向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石锋;共情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婷;徐钟庚;张锋;;健全人群对智障人群的态度研究:现状与展望[J];应用心理学;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晓东;两岸四地大学生对创造力特征及创造力 人才的认知调查[J];心理学报;2001年02期

2 陶沙,李蓓蕾;内隐认知:认识人类认知与学习的新窗口[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耿柳娜;孟红艳;;吸毒者的内隐认知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12期

4 张深;葛明贵;;浅议内隐认知与隐性知识获取[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16期

5 张兴贵;论内隐认知[J];心理学探新;2000年02期

6 戴雪梅;言语领域内隐认知研究述评[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7 于泳红;决策的内隐认知机制研究现状[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8 陈图农;武欣;王志庆;;抑郁的内隐认知与治疗[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9 范文杰;戴雪梅;;无意识—内隐认知理论的演变历程回顾及展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张卫;问题解决中的内隐认知[J];心理学动态;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程黎;施建农;刘正奎;;儿童与成人智力与创造力的内隐认知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沈政;林蔗芝;;内隐认知与脑能量代谢[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朱海燕;宋志一;;涉毒罪犯对涉毒后果的认知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聂光辉;李永鑫;;条件推理测验与人才测评[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何龙荃;卫春梅;;幼儿利他行为与内隐认知实验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张奇勇;卢家楣;;人际关系困扰者的内隐心理特点[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庄锦英;情绪影响决策内隐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谢国栋;视障人群动作内隐认知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春波;内隐认知理论观照下的语文教学[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德友;人员选拔决策中的内隐认知机制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韩雪;大学生焦虑内隐认知与内隐心理健康观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刘真;贫困大学生自尊与焦虑的外显和内隐认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丽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隐认同度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钱伯建;吸毒者复吸影响因素及内隐认知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0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1990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d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