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留守经历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6-25 13:33

  本文选题:留守经历 + 负性生活事件 ; 参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年04期


【摘要】: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自尊和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留守经历的调节效应。方法:在四川、重庆3所高校中选取879名大学生(有留守经历396名,无留守经历483名),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自尊量表(SE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负性生活事件、自尊、心理韧性、抑郁情绪,采用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使用多群组分析法检验有无留守经历的调节效应。结果: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ASLEC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者[(9.0±3.8)vs.(6.8±3.1),P0.001]。大学生留守经历与ASLEC和SDS得分呈正相关(r=0.22~0.28,均P0.01),与RSCA和SES得分呈负相关(r=-0.29~-0.56,均P0.01)。SES得分和RSCA得分在ASLEC得分与SDS得分中起着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量分别为0.08、0.13、0.07,均P0.01);Bootstrap检验显示链式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95%CI=0.13~0.68);留守经历对自尊和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限制模型的拟合度变差△χ2=2120.68,△df=8,P0.001)。结论:自尊和心理韧性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留守经历的调节。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steem and mental toughness between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and the regulative effect of left-behind experience. Methods: 879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from 3 universities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We used ASLEC, SES, RSCA, SDS to investigate negative life events, self-esteem, resilience and depression. Bootstrap program is used to test the mediating effect, and multi-group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test the adjustment effect of left behind experience. Results: the scores of ASLEC in college students with left-behind experienc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9.0 卤3.8) vs. (6.8 卤3.1) P 0.001. College students 'Left-behind experienc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SLEC and SDS scores (r = 0.220.28, all P0.01),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RSCA and SES scores (r-0.290-0.56, all P 0.01). SES scores and RSCA scores played a complete mediation effect in ASLEC scores and SDS scores (the mediating effects were 0.080.130.07, all P0.0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in intermediary effec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95CI0.130.68), and the retention experience regulated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elf-esteem and mental toughness (蠂 2 120.68, df8 P0.001). Conclusion: Self-esteem and mental toughness play a completely mediating role between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which is regulated by the left-behind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西南大学心理学部;苏州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B844.2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配贞;郑雪;;感恩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学校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宪增;马瑞敏;;负性生活事件与老年人情感障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费玉娥;唐建良;李婷;王莲娥;;不同阶段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比较分析[A];2007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耿协鑫;欧阳邦宏;周宗奎;牛更枫;;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冯丽伟;付全;;中职校高一年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调查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胡武昌;何斌;叶慧;夏志敏;;痴呆与负性生活事件相关性的调查[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蔡雅琦;龚莉;;研究生负性生活事件、自我效能及应对策略关系研究[A];第七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8 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关系中的调节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晓苗;刘丹;高文斌;;北京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关系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马宁祥;禹海航;;躯体化疼痛障碍患者的心理分析[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蒋秀娟 实习生 于林;经济低迷会影响老百姓的健康吗?[N];科技日报;2009年

2 副主任医师 周向东;失眠的病因何其多[N];中国老年报;2004年

3 健康时报记者  侯洁;冠脉造影正常为何有冠心病症状?[N];健康时报;2006年

4 记者  贾婧 实习生 吴丽华;四种心态,让青少年走向毒窟[N];科技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白媛媛;大学生感恩、负性生活事件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赵媛媛;五年制高职护生负性生活事件、心理资本与学校适应的相关性[D];山东大学;2015年

3 王丽慧;农村青少年的负性生活事件和被欺负对抑郁的预测:同伴支持和积极应对的促进作用[D];西南大学;2016年

4 于丹丹;负性生活事件、自我表露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刘蓉;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学业适应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蒋文波;负性生活事件对吸毒人员心理韧性的影响:领悟性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孟欢;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元情绪及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D];渤海大学;2017年

8 叶利云;负性生活事件与大中学生人生目标:基本心理需要中介作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晓峰;初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及其对自尊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66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066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4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