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溯源:无意识
本文选题:无意识 + 哲学 ; 参考:《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摘要】:在心理学发展史上,无意识总是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紧密相连。然而,它并非弗洛伊德的创造。从远古时期到现代,无意识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从人类朦胧意识感受中的无意识、哲学概念的无意识到弗洛伊德和荣格理论中的无意识以及新精神分析学派和后现代荣格学派的无意识,它由一种模糊的意识,发展到概念再到理论,无不渗透着众多智者、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学者们创新的精神和灵魂。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unconscious is always closely related to Freud's psychoanalysis. However, it was not Freud's creation. From ancient times to modern times, the unconscious ha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processes. From the unconsciousness in the sense of human obscurity, the unconsciousness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 to the unconsciousness of Freud and Jung's theory, and the unconscious of the Neo-Psychoanalytic School and the Post-Modern Jung School, it is made up of a vague consciousness. The development of concept to theory permeates the innovative spirit and soul of many wise people, philosophers, psychologists and scholars.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B84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立年;;精神分析和科学[J];探索与争鸣;1992年04期
2 马健生;试论精神分析对教育的影响[J];教育科学;1993年02期
3 熊哲宏;精神分析的10个问题[J];医学与哲学;1995年11期
4 Joseph Sandler,施琪嘉;精神分析的发展概略(二)[J];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0年04期
5 张美蓉;父亲的故乡与母亲的故乡──日本神话与日本精神分析[J];日语知识;2001年06期
6 AlfGerlach,施琪嘉;中国精神分析的现状[J];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1年03期
7 丁国强;被革命所捕获——读《革命道德——关于革命者的精神分析》[J];博览群书;2004年11期
8 郭本禹;;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逻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文丽君;;精神救赎,跳出“门”槛——电影《门》中主人公蒋中天的精神分析[J];电影评介;2008年01期
10 徐砺;;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透视《如影随形》[J];电影文学;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畏;王德保;;李贺人格及其诗歌之精神分析[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徐春艳;;童话教学的心理学视角阐释[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朝凤;精神分析不仅仅只有弗洛伊德[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朱国旺;首届亚洲精神分析大会在京召开[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记者 张灿灿 通讯员 海慧芝;首届亚洲精神分析大会召开[N];健康报;2010年
4 伊安·派克 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心理系 译 王波 南京大学哲学系;精神分析与资本主义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黄旭邋沈群;精神分析研究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梅柏青;霍大同:说吧,创伤[N];成都日报;2010年
7 张颐武;精神分析的当下意义[N];文艺报;2002年
8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肖巍;精神分析告诉你:如何面对抑郁症这只“黑狗”[N];中国妇女报;2014年
9 赵旭东(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弗洛伊德不该被忘记[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纯一;在欧洲,身份不是崇拜对象,而是问题[N];文汇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智跃;颓圮的边界与生命的回响[D];苏州大学;2006年
2 尹立;精神分析与佛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崔增宝;从“精神分析”到“精神分裂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宁;精神分析思潮的道德观及其道德教育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由之;作为解释学的精神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3 周洁;精神分析视角下的鲁迅作品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4 衣帆;精神分析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的中国化进程透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婉;精神分析的中国之旅(1914-1949)[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艳;国内精神分析文献计量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郝江英;西奥多·赖克的精神分析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朱建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分析”阐释[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9 谢葆辉;译者的精神分析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晶晶;观看之道—精神分析对艺术的探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092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09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