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镜像”的内涵与外延:围绕镜像神经元的争议

发布时间:2018-08-13 21:39
【摘要】:镜像神经元被认为是改变认知神经科学的重要发现,它的发现为迄今为止许多行为实验难以检验的心智或认知现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研究视角。然而,镜像神经元在社会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却引起了研究者的激烈争论。系统回顾镜像神经元研究中的争议,可以尝试以争论焦点出现的逻辑关系和性质为依据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镜像"内涵"的争议,主要包括镜像神经元是否存在及其起源的争议。另一类则主要围绕镜像"外延"的争议,即有关镜像神经元系统和镜像机制的争议。未来的研究必须摒弃将镜像神经元视为"认知科学圣杯"的神经还原主义倾向,将之视为一个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并将焦点转向关注镜像机制。
[Abstract]:Mirror neurons are considered to be important findings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which provide a unified perspective for many mental or cognitive phenomena that are difficult to test in behavioral experiments so far. However, the important role of mirror neurons in social cognitive activities has aroused heated debate among researcher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disputes in the study of mirror neurons can attempt to divide them into two categories based on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nature of the focal points of contention: one is the controversy over the connotation of mirror images, The main issues include the existence and origin of mirror neurons. The other one is mainly about mirror extension, that is, mirror neuron system and mirror mechanism. The future research must abandon the tendency of neuroreductionism which regards mirror neurons as "holy grail of cognitive science", regard it as an open and complex giant system composed of multiple subsystems, and turn its focus to mirror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北京爱生科贸有限公司科仪部;杭州师范大学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绍兴文理学院心理学系;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8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185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4T70578)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3NDJC172YB)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2013QN003)
【分类号】:B84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杂志;1990年01期

2 陈巍;郭本禹;;具身-生成的认知科学:走出“战国时代”[J];心理学探新;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莉;;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的语篇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邓群钊;贾仁安;梁英培;;多层次多轮实地群决策法及其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3 杨朗;陈恩海;黄立飞;;系统科学在害虫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4 宋波,叶文虎;从增长和稳定的角度重新认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戴汝为;“人机结合”的大成智慧[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6 方芳;;金融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在金融危机分析中的应用[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7 张江;李学伟;;认知模型与统一集[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梁为亮;赵金超;;武器装备综合集成的体系结构与建模[J];兵工自动化;2006年12期

9 李彦斌,李涛,张文泉;管理科学面临复杂性科学的挑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马蔼乃;论地理科学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庆洲;;迎接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之春天[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邓方;陈杰;陈文颉;朱琳;;元胞自动机及其在兵力推演中的建模与仿真[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王春生;吴敏;曹卫华;;基于集成预测模型与专家推理策略的铅锌烧结配料优化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魏红英;黄石旺;;混沌理论的前沿性及其对公共行政的贡献[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赵德勇;刘建国;;基于复杂性科学的综合集成研讨厅研究现状与发展[A];'2003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亚;李习彬;;共赢方法论——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系统方法论[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怡君;唐锡晋;顾基发;;专家会商的方法支持与工具应用[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德光;胡宝清;覃开贤;;复杂性科学在喀斯特土地利用系统研究中的应用[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李存金;;大规模科学技术工程复杂系统管理方法论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阶;何庆勇;姚魁武;朱明军;马长生;叶勇;王永霞;林谦;衷敬柏;汤艳莉;熊兴江;荆鲁;农一兵;;以证候要素为内容的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研究[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劲松;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风险分析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金宪;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在煤矿生产系统脆性风险评价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石云龙;基于CAS理论的地震紧急救援系统模型构建与模拟仿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陶有德;可修复模型的系统分析[D];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2010年

6 于群;电力系统大停电的自组织临界特性研究[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晨;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10 翁勇南;安全支撑体系及其演化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军建;海洋船舶类复杂产品供应链协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林;求解带性能约束圆集布局问题的启发式蚁群算法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曹春苗;基于复杂网络的知识价值链建模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莉莉;青岛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业清;钢铁生产流程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动态仿真[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周洋洋;云南高原山区农村公路养护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雪梅;基于SLEUTH模型的城市扩张分析及场景预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尤荻;公共基础设施BOT-TOT-PPP集成融资模式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荣华;HWME中“广义专家”群体网络研讨过程的链接结构及其分析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郑小亚;基于和谐理论的云南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静;陈巍;;具身化的情绪理解研究:James-Lange错了吗?[J];心理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洪雯;王如彬;;关于神经能量的分子神经动力学[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胡三觉;王玉英;;噪声对神经元活动基本性质的影响[A];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学术会议暨学会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余玲玲;李亮;荣培晶;贲卉;秦庆广;;正常状态和内脏痛状态下不同强度电针激活WDR神经元的量效关系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常丽君;新算法能确定两神经元间的连接概率[N];科技日报;2012年

2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 谢佐平;破译学习和记忆的奥秘[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曾燕;初级传入神经元激活对周围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的信号调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王恒通;神经元响应特性及其动力学行为[D];兰州大学;2014年

3 付子英;下丘神经元对不同声刺激模式的反应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白文文;神经元群体/集群电活动对行为任务的稀疏编码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亮;不同热灸温度和面积刺激对大鼠延髓背侧网状亚核神经元的激活作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2 张U,

本文编号:2182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182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0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