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母亲积极养育行为对儿童顺从行为的早期预测与双向作用:从婴儿到学步儿

发布时间:2018-09-13 15:03
【摘要】:顺从是儿童早期重要的社会化成就。传统理论关注父母控制策略对顺从的作用,但实证结果表明其解释率有限;当前理论更加关注积极养育行为在顺从发展中具有发展适宜性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追踪设计考察了84个家庭从儿童6个月到3岁时母亲的敏感性和鼓励自主两种积极养育行为与学步儿顺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1岁前母亲敏感性对学步儿2岁时的合作性顺从有正向预测作用,对2岁到3岁合作性顺从的变化没有预测作用;(2)1岁前母亲敏感性对学步儿2岁时的情境性顺从和2岁到3岁的情境性顺从的变化均有负向预测作用;(3)在2岁到3岁期间,母亲的鼓励自主与学步儿的合作性顺从水平有双向正向预测作用,但与情境性顺从不存在双向预测关系。
[Abstract]:Obedience is an important socialization achievement in early childhood. The traditional theory focuses on the role of parental control strategies in compliance, but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lanation rate is limited, and the current theor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al mechanism of positive parenting behavi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liance. A tracing design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nsitivity of mothers from 6 months to 3 years of age and the encouragement of active parenting behavior in 84 famil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ddlers' compli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sensitivity of mothers before 1 year of age had a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cooperative compliance of toddlers at the age of 2. (2) the sensitivity of mothers before age 1 had a nega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situational compliance of toddlers at the age of 2 and situational compliance at the age of 2 to 3; (3) at the age of 2 to 3 years, The encouraging autonomy of mothers and the cooperative compliance of toddlers have bidirectional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but there is no bidirectional predictive relationship with situational compliance.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首都师范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994)资助
【分类号】:B8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叶素静;唐文清;张敏强;曹魏聪;;追踪研究中缺失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现状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12期

2 林青;王争艳;卢珊;梁熙;贺琼;王朝;胡若时;;从母亲的敏感性到学步儿的依恋安全性:内部工作模式的桥梁作用[J];心理学报;2014年03期

3 张萍;梁宗保;陈会昌;张光珍;;2~11岁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及其性别差异[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5期

4 梁玉华;庞丽娟;;发展适宜性教育:内涵、效果及其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8期

5 陈会昌,李冬晖,侯静,陈欣银;家庭游戏中的母亲控制策略与儿童顺从行为[J];心理学报;2003年02期

6 张劲松,许积德,沈理笑;Carey的1个月~12岁儿童气质系列问卷的应用评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磊;赵玉婷;;小学女生在STEM教育中的学习差异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年06期

2 钱月;;学龄前儿童如厕训练与其气质维度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17年08期

3 谢翘楚;姚毅;;电网历史数据缺失及补录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4 董书阳;梁熙;张莹;王争艳;;母亲积极养育行为对儿童顺从行为的早期预测与双向作用:从婴儿到学步儿[J];心理学报;2017年04期

5 曹睿昕;夏美萍;陈会昌;陈欣银;;学步儿童的不顺从行为与亲子互动的关系[J];心理科学;2017年02期

6 梁丽;郭成;段俊霞;翟玮炜;;高校青年女教师的依恋与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7年04期

7 周敏林;章海涛;陆梦洁;钟伟华;刘玉秀;;临床纵向数据缺失的随机效应模式混合模型及SAS实现[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6年09期

8 张情梅;任榕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远期神经心理发育的相关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6年05期

9 汪新光;王高尚;;基于反应倾向建模的缺失数据处理方法[J];科技展望;2016年25期

10 冯慧敏;郑义婷;苏英;;婴幼儿气质和智能发育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年1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婕;金勇进;戴明锋;;关于数据缺失机制的检验方法探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12期

2 季家超;王刚;张潇雅;刘桂芬;;数据非随机缺失机制的混合效应模式混合模型分析与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3年02期

3 杨林山;曹亦薇;;贝叶斯理论框架下的2种纵向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以潜在变量增长曲线模型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4 纪林芹;张文新;;发展心理学研究中个体定向的理论与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5 庞新生;;缺失数据处理方法的比较[J];统计与决策;2010年24期

6 张光珍;梁宗保;陈会昌;张萍;;2~11岁儿童问题行为的稳定性与变化[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2期

7 易昆南;袁中萸;;对模拟纵向数据集缺失值处理的几种方法比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尤瑾;郭永玉;;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风笑天;;追踪研究:方法论意义及其实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王争艳,刘迎泽,杨叶;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研究概述及探讨[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会昌;夏美萍;;近50年来关于儿童顺从行为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4期

2 宋官东;张雷;;论顺从[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6期

3 张昌荣;;群体评价对个体判断的影响——小学生顺从行为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4 宋官东;对从众行为的新认识[J];心理科学;1997年01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会昌;李冬晖;;在家庭自由游戏中母亲的控制策略与儿童的顺从行为[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曹睿昕;夏美萍;陈会昌;;2岁儿童的不顺从行为与亲子互动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杨;3-5岁儿童约束性顺从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黄晓聃;5岁儿童约束性顺从行为与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邹琴;不同情境下人格与大学生顺从行为间关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仇玺萍;青春期青少年不顺从行为发展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闰荣;道德自我对儿童约束性顺从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何小璐;4岁儿童良心与约束性顺从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41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241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a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