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共情与受害者识别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情绪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18-11-03 21:39
【摘要】: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是给他人带来利益的行为,它受到来自个体和情境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共情是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个体因素,而受害者识别性是影响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情境因素。因此,本文试图从个人(共情)与情境(受害者识别性)交互作用的角度对亲社会行为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共包括三个研究:研究一探讨了在我国背景下是否也存在受害者识别效应(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研究二引入共情这一个体因素,从共情倾向和共情操作两个层面探讨其与受害者识别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三引入情绪这一变量进一步探讨了共情与受害者识别性对亲社会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 (1)人们对可识别受害者的捐款意愿显著高于不可识别受害者; (2)共情倾向与受害者识别性在捐款意愿上交互作用显著。高共情倾向的被试在可识别条件下的捐款意愿显著高于不可识别条件;低共情倾向被试的捐款意愿不受受害者识别性的影响; (3)共情操作与受害者识别性在捐款意愿上交互作用显著。共情关注组被试在可识别条件下的捐款意愿显著高于不可识别条件;非共情关注组被试的捐款意愿不受受害者识别性的影响; (4)情绪在共情(共情倾向和共情操作)与受害者识别性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
[Abstract]:Prosocial behavior (prosocial behavior) is a kind of behavior that brings benefits to others, and it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from individuals and situations. Some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empathy is an important individual factor affecting prosocial behavior, while victim iden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situational factor affecting prosocial behavior.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prosocial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al (empathy) and situational (victim identifiability) interaction. This paper includes three studies: the first study discusses whether there is a victim recognition effect (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 in the context of our country. In the second study, we introduced the individual factor of empathy, and discussed its influence on the pro-social behavior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empathy tendency and empathy operation. In the third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mpathy and victim identifiability on prosocial behavior was further explored by introducing emotion as a variab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people's willingness to donate to identifiable victim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unidentifiable victims; (2) empathy and identification of victims have a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in the willingness to donate. The willingness to donate under identifiable condi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under unidentifiable condition in the subjects with high empathy tendency, while the willingness to donate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identifiability of the victim in the low empathy tendency group. (3)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mpathy and victim identification is significant in donor willingness. The willingness to donate under identifiable condit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mpathy concern group than in the unidentifiable condition, while the willingness of the non-empathy concern group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victim identification. (4) emo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empathy (empathy tendency and empathy manipulation) and victim identification on prosocial behavior.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1年02期

2 吴念阳;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3 李桂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姬兴涛,张智,任旭林;儿童亲社会行为新近研究述评及启示[J];云南电大学报;2002年03期

5 李玉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丧失的心理学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年13期

6 寇_g,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04期

7 吕哲委;论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8 胡金生,杨丽珠;当前日本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动向[J];心理学探新;2004年04期

9 贾蕾;试析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赵章留,安桂玲;4~6年级儿童对自己和同伴亲社会行为的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郁;;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缺失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秀丽;;两难情境中大学生亲社会行为——谦让行为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寇_g;;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程峗;李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干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寇_g;;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李宏利;张雷;;严厉型父母教养与同伴接受和亲社会行为的交互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宋凤宁;;高中生移情水平与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寇_g;;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概念表征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张庆鹏;;建构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测量维度的思路[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赵璇;周治金;;移情和道德感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庆鹏 黎洁 寇_g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青少年眼中的亲社会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孙卉;家庭因素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陈军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N];汕尾日报;2014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杜会学所博士 王俊秀;富豪进入慈善榜做秀又何妨[N];北京科技报;2005年

5 李荔;李纾:弱者更合作[N];北京科技报;2010年

6 北京师范大学 刘国芳 中央财经大学 辛自强;经济人信念破坏信任[N];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宋平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共情的界定及其测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迟毓凯;人格与情境启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金生;儿童同情心的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晓贤;儿童内疚情绪与初级情绪的发展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继波;时间定价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D];西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彤;虚拟社区中研究生亲社会行为的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金梅;不同虚拟内疚类型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选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蒋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程,

本文编号:2309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309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f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