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定版的修订及其信效度检验

发布时间:2019-01-05 04:32
【摘要】:目的:基于父母评价的协同教养问卷,修订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定版。方法:通过方便取样对北京及广西的295名学生施测,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效标效度分析。通过方便取样,对全国3045名小学、初中及高中学生实施问卷调查,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计算Cronbach’sα系数。通过方便取样对北京和湖北的276名学生施测,计算重测信度。结果: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定版的父亲版与母亲版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均包括团结、一致、冲突和贬低四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父亲版与母亲版四因素模型均拟合良好,各维度间均存在中低程度的显著相关。父亲版与母亲版的团结、一致维度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呈显著负相关,冲突、贬低维度与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呈显著正相关。父亲版与母亲版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均在0.9以上,重测信度均在0.6以上。结论: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定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青少年家庭父母协同教养研究的工具。
[Abstract]:Objective: to revise the adolescent evaluation version of parental collaborative parenting questionnaire based on parental evaluation. Methods: 295 students in Beijing and Guangxi were tested by convenient sampling, item analysi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riterion validity analysis. Through convenient sampling, 3045 primary, junior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the Cronbach's 伪 coefficient was calculated by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276 students in Beijing and Hubei were tested by convenient sampling to calculate retest reliability. Results: in the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the father version and the mother version of the adolescent evaluation version of the Parental Cooperative upbringing questionnaire included four dimensions: solidarity, consistency, conflict and belittling.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our factor models of father version and mother version were all fitted well,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each dimen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nity dimension of father version and mother version,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sensus dimension and adolescent emotional problems, 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emean dimension and adolescent emotional problem. The Cronbach's 伪 coefficient and retest reliability of each dimension of father and mother were all above 0. 9 and 0. 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adolescent evaluation version of Parental Cooperative Parenthood questionnaire has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can be used as a tool for the study of adolescent family parents' collaborative upbringing.
【作者单位】: 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父亲与母亲教养投入对青少年心理适应影响的比较研究”(AFA15199)
【分类号】:B84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涛 ,郑晓边;青少年自残行为及其干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10期

2 王伟清;叶进;陆丽红;;青少年创造方面的自卑心理及其对策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春光;;青少年“家庭沉默”现象浅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赵小云;郭成;;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对学业自我的影响[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07期

5 胡文勇;李慧玲;喻承甫;阮伯夫;;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李改;王斌;马红宇;李敏;;青少年领导力发展的研究述评[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3年01期

7 沈家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的教育问题[J];华南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8 沈家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少年的教育问题[J];中国教育学会通讯;1981年01期

9 吴波;方晓义;;青少年自主性发展的特点[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1期

10 汪媛;佘双好;;武汉市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青年探索;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寇_g;;警惕儿童的心灵玷污 儿童青少年如何看待腐败现象[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2 盖笑松;兰公瑞;;青少年积极发展影响因素的回溯式访谈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雷雳;;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与健康上网[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郭斯萍;余仙平;;家庭因素在矫治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的重要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君;;《多维完美主义问卷的编制》[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张玉柱;金盛华;;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的初步编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刘乔;邹泓;刘艳;;小学生责任心问卷的编制及其调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麻城市张家畈中心学校 蔡主华 丁楚兵;“初二现象”成因及对策[N];黄冈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于凤杰;青少年早中期的个人目标及其家庭、同伴背景[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徐夫真;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发展及其与家庭、同伴和个体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武忠刚;越南青少年人格特征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赵勇;青少年危险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部分神经机制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王文;从快乐到希望[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孜维达·阿不都克里木(Ziwida. Abdukeram);不同文化情境对维吾尔族青少年自我发展的影响及其社会认知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敏;我国青少年学生领导力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自强;农村留守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情绪智力对其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唐俏;父母控制与青少年未来规划的关系:行为自主的中介作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欣欣;父母严厉管教、青少年自我表露与学业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阳;青少年参与课外活动与积极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5 包克冰;中国和马来西亚青少年依恋的比较[D];浙江大学;2005年

6 孙卉;青少年合作感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琳;电影角色在青少年积极发展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高婷;青少年个人规划与同伴特征、学业适应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张艳;青少年手机上网的心理与行为特点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10 杨先顺;青少年的个人规划与抑郁、焦虑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012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4012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e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