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心理资本、社会身份认同与学校适应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6 09:36
【摘要】:目的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资本、社会身份认同、学校适应性水平;探索流动儿童心理资本、社会身份认同与学校适应性间的关系,为流动儿童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及半结构访谈,本研究编制了《流动儿童心理资本问卷》。采用心理资本问卷、社会身份认同问卷、学校适应性问卷,运用问卷调查法,整群抽取福建三所初中的部分班级530名学生。采用SPSS18.0和Amo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流动儿童心理资本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分为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及希望四个维度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 (2)流动儿童心理资本水平较高,总体心理资本比较积极。流动儿童在心理资本总分,乐观、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非流动儿童。不同性别流动儿童在自我效能感维度上差异显著。不同地区流动儿童在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及心理资本总分上差异显著,且来自龙岩地区显著高于福州地区。不同年级流动儿童在韧性维度上主效应显著,在总分上存在边界显著。在韧性维度上七年级低于八年级,八年级高于九年级,均达到显著水平;在心理资本总分上,八年级显著高于九年级。流动时间在乐观、韧性、自我效能感及总分上差异应显著。 (3)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处于中等水平。通过对社会身份认同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心理资本是通过社会身份认同这一中介变量对学校适应性产生影响,并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流动儿童心理资本、社会身份认同、学校适应性三者之间两两相关,且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心理资本水平能正向预测社会身份认同,也能正向预测学校适应性。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水平良好。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条目的因子及该因子下的条目予以删除;第五,,条目归属必须适合,对归属不适合的或解释不准确的条目予以删除。项目删除后的碎石图如图3-1所示。根据因素分析结果,四个因子可解释总方差48.618%,如表3-5所示。旋转后的因素分析表如表 3-6。 碎石图 3-:1征4-值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成分数图3-1心理资本问卷碎石图Fig.3-1 scree polt-35-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3-2心理资本问卷四维度结构方程模型Fig.3-2 4D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2.1
本文编号:2514992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条目的因子及该因子下的条目予以删除;第五,,条目归属必须适合,对归属不适合的或解释不准确的条目予以删除。项目删除后的碎石图如图3-1所示。根据因素分析结果,四个因子可解释总方差48.618%,如表3-5所示。旋转后的因素分析表如表 3-6。 碎石图 3-:1征4-值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成分数图3-1心理资本问卷碎石图Fig.3-1 scree polt-35-
文内图片:
图片说明: 图3-2心理资本问卷四维度结构方程模型Fig.3-2 4D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述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6县304名留守儿童为例[J];青年探索;2006年03期
2 王丹阳;;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学校适应性现状调查报告[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郭良春,姚远,杨变云;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研究——对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个案调查[J];青年研究;2005年03期
4 ;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J];人民教育;1998年05期
5 王毅杰;史秋霞;;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策略性选择[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6 王玉辉;;构建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9期
7 栗文敏;;儿童的学校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年05期
9 赵鹏;;高一新生学校适应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年05期
10 谢子龙;侯洋;徐展;;初中流动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特点及其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0期
本文编号:2514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14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