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成就动机与框架效应对职业决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11-12 03:01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决策和我们息息相关,因此研究者们采用各种方式研究个体是如何做决策的。决策者在面临决策时会受到问题形式、行为模式、个人习惯喜好以及决策者人格特征的影响。不同的描述方式可以导致决策者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偏好,该现象被称为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效应自Tversky与Kahneman发现以来,众多学者不断创新该领域的研究,从风险情景、认知、情绪、个体的差异、任务特征等不同角度来研究证实这种理论。归纳起来影响决策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个体因素和任务因素。所以本研究从这两个研究方向,在特定职业方案情境下,考察对个体职业决策的影响。 本研究以贵州、广西、湖南地区在校大学生和企业员工为被试,以职业决策为背景设计风险决策问题。该研究采用实验与测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2(群体:大学生、企业员工)×2(成就动机:追求成功、避免失败)×2(框架表征:积极表征、消极表征)因子设计,目的在于考察不同被试、不同成就动机、不同框架表征对职业决策的影响,因变量为职业决策的反应倾向,以此揭示个体特征因素和任务因素对决策者行为倾向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1)在职业决策的背景下,是存在框架效应的,,不同的框架表征影响被试的职业决策倾向。在匹配度高获得率低、匹配度中获得率中等的职业方案中,积极的表征方式更能诱导被试的选择倾向。 (2)群体类型的不同会导致在不同职业方案倾向性的差异。有过工作经验的被试在职业选择时更倾向获得率高的职业。 (3)不同成就动机水平会影响职业决策。在匹配度高、获得率低职业方案中追求成功被试的职业选择倾向性显著大于避免失败的被试。 (4)在匹配度高、获得率低的职业方案背景下,框架效应、群体与成就动机的主效应显著,在三者的交互分析中框架效应与群体的交互作用显著,并且群体类型为主要的变异来源。 (5)在匹配度低、获得性高的职业方案背景下,框架效应、群体类型的主效应显著,与消极表述相比,在积极表述中,被试的倾向性更大;企业员工在低风险的职业选择中较学生倾向性更大。
【图文】:

S型曲线,S型曲线


几个特点:点之后,与个体主观的评价标准相比,增加的部分一条“S”型曲线,坐标原点为“参照点”。凹型表示折呈现出平缓的状态,折损区呈现出陡峭状态。决策者在获益区,将消极框架描述的问题定位在折损区,因有三个基本的原理:收益的情景时表现出“风险规避”;损失情景时表现出“风险寻求”;收益和损失,人们对于损失更加敏感。的描述,前景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框架效应的产生。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无法解释框架效应中决策者个

职业决策,简单效应,中职


体类型的简单效应检验变异来源 SS DF MS FBZQT1 6715.74 1 6715.74 17.39***(框架表征) QT2 503.28 1 503.28 1.30图3 图4通过表 10 的简单效应分析得出,QT1 在不同框架表征中的职业决策倾向有显著地差异,F(1,251)=17.39,P<0.001,证明存在框架效应。具体表现为员工在消极框架中的职业决策倾向显著低于积极框架表征中的职业决策倾向(见表3,图 4)。QT2 在不同的框架表征中职业倾向没有显著差异 F(1,251)=1.30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世平;张艳;;风险偏好与框架效应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3期

2 张林,黎兵,刘永兴;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甘露;肖震宇;侯玉波;;大学生人格与成就动机关系初探[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何贵兵;决策任务特征对风险态度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1996年02期

5 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年01期

6 王沛;杨金花;;大学生职业决策和自尊、成就动机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1期

7 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年03期

8 杨治良,李朝旭;局中人和局外人的决策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9 谢晓非,王晓田;成就动机与机会-威胁认知[J];心理学报;2002年02期

10 谢晓非,李育辉;风险情景中的机会和威胁认知[J];心理学报;2002年03期



本文编号:2559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59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1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