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人际关系的差序性对个体共情效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2-21 02:04
【摘要】:人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常常影响着与人有关的各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他认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所具有的差序性特点,会对个体的情绪激发造成一定影响。观点采择理论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对自身和他人产生的情绪体验既有共通处也会有差别。以往研究对自我和他人情绪共情的状况进行了很多行为学或脑功能影像学(fMRI)分析,而对于熟悉他人(与已有关者)和陌生他人(与己无关者)之间的共情差异研究较少,尤其是对情绪共情神经机制的时间特征探究更是缺乏。本研究从国人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特征出发,采用情绪启动实验范式,考察在正性或负性情绪启动以及不同类型负性情绪启动下,人际关系的差序性如何影响个体情绪共情水平。 研究包含两个实验,采用事件相关脑电位(ERPs)技术。实验一采用2(情绪类型:正性/负性)×3(人际关系类型:家人/朋友/陌生人)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在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启动下,不同人际关系类型对个体共情水平的影响。实验二采用3(情绪类型:愤怒/疼痛/恐惧)×3(人际关系类型:家人/朋友/陌生人)的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在不同类型的负性情绪启动下,人际关系类型对个体共情水平的影响。考察情绪共情行为数据以及个体大脑认知加工活动时间特性。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均数分析、方差分析和简单效应分析等。 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效价的情绪启动下,个体的共情水平受人际关系的差序性特征的影响。正性情绪启动下,与朋友和陌生人相比,家人所诱发的个体共情程度更大,差异显著。负性情绪启动下,个体对家人和朋友的共情效果明显优于陌生人,差异显著。反映出在个体的情绪共情上,对朋友的共情水平受情境状况的明显影响。 (2)不同类型负性情绪启动下,不论何种负性情绪启动条件,个体对家人和朋友所诱发的共情效果差异均不显著。但二者的共情效果明显优于陌生人,尤其在对恐惧和疼痛情绪表现出的共情程度上差异更为显著。表明在不同的负性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共情状况更多地受消极情绪特征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贾蕾;李幼穗;;儿童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4期

2 孙立平;“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年05期

3 陈俊杰,陈震;“差序格局”再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1期

4 张兢兢,徐芬;心理理论脑机制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年04期

5 胡晓晴;傅根跃;施臻彦;;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6 王美芳,庞维国;艾森伯格的亲社会行为理论模式[J];心理学动态;1997年04期

7 魏勇刚;庞丽娟;;儿童数学认知障碍的执行功能解释[J];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07期

8 浦永春;从家族的观点看——[J];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9 王锦琰,罗非,韩济生;前扣带回在痛感知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年02期



本文编号:2581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581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