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感对自私行为的影响:自我同情的调节作用
【图文】:
图 3.1 启动条件*特质自我同情高低对分配量交互作用图图 3.1 清晰地揭示特质自我同情如何调节不公平感与分配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公平感启动条件下,低组的被试(n=32)分给自己的分配量显著高于高特质自我同情组的被给自己的分配量,F(1,128)=14.21,p<0.001;而在控制启动条件我同情组被试(n=33)、高特质自我同情组被试(n=35)在分给自己异不显著,F(1,128)=0.12,p=0.729。由此表明特质自我同情负感与分配量之间的关系,即在不公平感的启动下,个体在自我同情低(低特质自我同情),越倾向于实施自私行为,反之,得分越高(情),则较少实施自私行为。本研究假设 3 得到验证。5 讨论.1 不公平感与自私行为的关系分析在实验一中,首先,证明了书写回忆任务对启动个体不公平感的控制组,不公平感启动组被试的不公平感程度更高。再者,回忆起
图 4.1 状态自我同情干预*特质自我同情高低对分配量交互作用图图 4.1 清晰地揭示状态自我同情如何调节特质自我同情与分配量之此基础上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状态自我同情干预条件下同情组的被试(n=39)分给自己的分配量与低特质自我同情组被试自己的分配量之间差异不显著,F(1,138)=2.63,p=0.107;而在控制条件下,低特质自我同情组被试(n=41)分给自己的分配量显自我同情组被试(n=32)分给自己的分配量,,F(1,138)=8.06,p一个方向来看,在高特质自我同情组中,控制组被试(n=32)分给与干预组被试(n=39)分给自己的分配量差异不显著,F(1,138)=2.0于低特质自我同情组,控制组被试(n=41)分给自己的分配量显著试(n=30)分给自己的分配量,F(1,138)=34.19,p<0.001。由此同情能调节不同特质自我同情个体的自私行为。即在不公平情境下,对个体进行状态自我同情干预后,低特质自我同情个体的自私行为高特质自我同情个体的自私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出较少的研究假设 2 得到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秀艳;郑丽;程雪梅;刘映杰;李林;;不公平感及相关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7年06期
2 金剑;李晔;陈冬明;郭凯娇;;权力和地位对自利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7年05期
3 徐梦;李小平;;组织不公平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年02期
4 裴娜;;大学生自我同情对成就目标和助人行为的影响[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年01期
5 赵秉峰;;自私产生和存在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6 胡小勇;郭永玉;李静;杨沈龙;;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目标达成的影响及其过程[J];心理学报;2016年03期
7 周健颖;;自我同情的相关因素研究述评[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8 余俊宣;寇_g;;自私行为的传递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6期
9 刘耀中;黄俊杰;;权力感和社会价值取向对个体利己行为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9期
10 熊青;;社会不公平感与情绪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艇;基于互动公平的群体卷入模型研究:理论和机制的探讨[D];浙江大学;2013年
2 白福宝;不公正感体验与公正感特质对风险水平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方学梅;基于情绪的公正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腊梅;社会不公平感与心理弹性对暴力态度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2 余萍;负性情绪对不公平情境下决策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羽洁;中职生自我同情的特点及其与利他行为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5年
4 袁吕发;高低社会公平感和情境启动对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影响的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5 朱明珍;情景公平性、情绪与创造性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媛;中国青少年社会公平感的结构与测量[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红;大学生自我同情对消极事件的缓解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侯佳捷;大学生自我同情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03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0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