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资质过剩感与员工建言行为:一个认知情绪的双路径模型

发布时间:2021-04-12 13:38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毕业生为了能够及时找到工作而降低职业期望;而另一方面,中国还处于经济转型阶段,许多组织结构发生着重大改变,组织所提供的岗位可能难以满足员工的需求。由此,“资质过剩”现象越来越普遍。鉴于此,学者们开始关注资质过剩对员工工作场所相关行为的影响,并集中于探讨资质过剩感对工作退缩行为、反生产行为、离职行为等显性消极行为的影响。近年来学者们逐渐转向研究资质过剩者的潜在积极行为,例如资质过剩感对组织公民行为、工作形塑行为、创新行为等的影响,但对于组织的变革和创新都有着重要作用的建言行为的研究却是空白。员工建言行为是一种具有促进性和挑战性的角色外工作行为。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员工的创新性观点、意见和建议对组织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相较于一般员工,资质过剩员工有超出岗位的知识、经验、能力等,这些冗余的资质有益于他们发出更高质量的建言,换句话说他们可能在建言行为上更有发言权。然而资质过剩很容易引发资质过剩感,从而让员工产生一系列负面的情绪或认知,被这些负面情绪或认知笼罩的员工很难有动力和激情在组织内采取主动积极的行为。为了能够充分发挥资质过剩员工的潜在价值,有必要研究阻碍其产生积极工作行为的机制。基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资质过剩感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考察基于组织的自尊(认知路径)与工作愤怒(情绪路径)的中介作用。此外,在组织环境中,领导行为能够对员工的认知情绪产生影响,因而引入管理者可信行为作为调节变量,以期能够引导资质过剩员工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进而为整个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针对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来自上海、北京、武汉、合肥、广州等城市的315名企业员工及其直系主管进行配对样本调查以获取研究数据,然后采用SPSS22.0及其宏程序process、Amos21.0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1)资质过剩感对员工建言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但在加入基于组织的自尊与工作愤怒两个中介变量后,资质过剩感对员工建言行为的直接预测作用变得不显著,而基于组织的自尊与工作愤怒的中介作用显著。具体来说,资质过剩感会通过降低员工的组织自尊水平、激发工作中愤怒情绪,从而导致较低的建言行为。(2)管理者可信行为在资质过剩感对员工建言行为影响机制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说,管理者实施可信行为能够提升高资质过剩感员工的组织自尊水平,从而降低对建言行为的负向影响;同样,管理者实施可信行为也能够降低高资质过剩感员工的工作愤怒水平,从而降低对建言行为的负向影响。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与总结,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阐述了研究的理论意义,并为组织的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资质过剩感
        2.1.1 资质过剩感的概念
        2.1.2 资质过剩感的结构与测量
        2.1.3 资质过剩感的影响结果
        2.1.4 资质过剩感的相关理论
    2.2 建言行为
        2.2.1 建言行为的概念
        2.2.2 建言行为的结构与测量
        2.2.3 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
    2.3 基于组织的自尊
        2.3.1 基于组织的自尊的概念
        2.3.2 基于组织的自尊的相关研究
    2.4 工作愤怒
    2.5 管理者可信行为
        2.5.1 管理者可信行为的结构与内涵
        2.5.2 管理者可信行为的相关研究
3 问题提出
    3.1 文献总结
    3.2 假设提出
        3.2.1 资质过剩感与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
        3.2.2 基于组织的自尊与工作愤怒的中介作用
        3.2.3 管理者可信行为的调节作用
    3.3 研究思路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3.1 资质过剩感
        4.3.2 基于组织的自尊
        4.3.3 工作愤怒
        4.3.4 管理者可信行为
        4.3.5 员工建言行为
        4.3.6 控制变量
    4.4 量表信度检验
    4.5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 研究结果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5.2 假设检验
        5.2.1 基于组织的自尊与工作愤怒的中介效应检验
        5.2.2 管理者可信行为的调节效应检验
6 分析与讨论
    6.1 研究结果讨论
        6.1.1 资质过剩感与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
        6.1.2 基于组织的自尊与工作愤怒的中介作用
        6.1.3 管理者可信行为的调节作用
    6.2 研究意义
        6.2.1 理论意义
        6.2.2 管理启示
    6.3 研究不足以及展望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员工自评问卷
    附录2: 主管评价问卷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慧;徐苑君;翟东凯;;面向沿道路机动的最优路径模型优化[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2 刘春朝;李建春;;我国社区学院发展影响路径模型构建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11期

3 王艺;马畅;;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学生干部胜任力路径模型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5年05期

4 梁恩志;陆小龙;赵世平;刘晓宇;曹志华;王蕾;;二维桁架路径模型的自动生成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乐国安;薛婷;陈浩;姚琦;;集体行动参与双路径模型再分析——来自现实与网络行动情境的检验[J];心理科学;2013年02期

6 巫丹;;基于“知识-能力”构建双路径模型的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11期

7 胡照军;傅敏辉;黄琼;冯鸿奎;;海面舰船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镜像多路径模型[J];探测与控制学报;2014年06期

8 杨大森;郝新宇;李建华;孙宝凤;;预算约束条件下政府最优征地路径模型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年05期

9 黄雅平;杜建庚;陈恩义;;楼宇三维路径模型的自动生成算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0 王徐;;取“道”,从质变到路径模型[J];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2017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侯飞;基于创业动机和创业自我效能感视角的创业倾向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2 薛婷;中国人参与集体行动的社会心理规律[D];南开大学;2012年

3 李智勇;蒙古高原北部天然草原土壤碳库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停;恢复体验结构探索及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构建双路径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2 张艳;资质过剩感与员工建言行为:一个认知情绪的双路径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3 刘思;领导反馈影响员工主动行为的双路径模型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4 龙泽慧;社会化问答网站用户采纳行为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7年

5 石晶;集体行动双重路径模型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巴斯腾;第三方群体集群行为:双路径模型的拓展[D];天津师范大学;2016年

7 仇思妮;同声传译预测的花园路径模型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唐雨;虚拟公共领域的功能实现对政府决策的影响路径[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于晓明;米波雷达近地入射仰角估计多路径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程瑶;我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1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31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3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