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类型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
【图文】: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提问是一种重要的会谈技术,它可以帮助咨询师弄清楚个案的问题,澄清个案模糊语言中包含的真正信息,了解个案的目标,帮助咨询师掌握会谈方向,使个案的思路更有条理化,更有结构性,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最大的可能性。作为心理咨询师,能够熟练掌握提问技巧是咨询技能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咨询师的不同提问类型会对个案有不同的影响。Whitmore(1992)围绕心理咨询中的提问类型提出了“Ask-Tell”模型(如图1所示),它提供了一种划分问题取向(Problem-focused,PF)和解决取向(Solution-focused,SF)的模型,旨在确定不同提问类型在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方面的不同。该模型有两个维度:“Ask-Tell”垂直维度和“Why-How”水平维度。图1的右上象限代表咨询师用大部分时间询问如何可以达成咨询的目标,从而引导出个案的想法,这是解决取向的提问。这类提问以解决方案为中心,是现在和未来导向,目的在于探讨当事人自身想要的未来以及可以通过做些什么来达到目标。在左上象限,是咨询师集中询问问题的成因,寻找有关问题的细节,并探讨这些问题对个人的影响以及感受,这是问题取向的提问。这类提问以问题为中心,寻找出谁或是什么原因导致问题产生,它发生在哪里,什么时间以及为什么它会成为一个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询问,对症下药,找到问题的症结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解决取向的提问来源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宫火良和许维素(2015)的研究证实,SFBT在学校情境和医疗情境中的应用既具有良好的立即效果又具有良好的追踪效果。Dameron(2016)的研究也证实SFBT是解决学校环境中学生咨询需求的一种具体的、功能性较好的方法。Priest和Gass(1997)以及Grant和O’Connor(2010)分别对航天员和企业人员进行了解决取向和问题取向提问效果的比较,结果都表明解决取向提问能提高人们的积极情绪和行动能力。Healing和Bavelas(2011)对问句类型的研究发现,解决取向提问与问题取向提问相比,前者再认图片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后者。Grant(2012)研究了两种提问类型对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自我效能以及自评目标的影响,结果发现解决取向提问会有更好的改变效果。Neipp等(2015)对Grant的研究进行验证,也得到了相似的研究结果。Richmond,Jordon,Bischof和Sauer(2014)的研究发现,治疗干预过程中嵌入解决取向提问会比单纯地收集中立或问题的信息更有优势,这种嵌入可以改变个案对问题的建构,进而改变个案的回应。Theeboom,Boersma和van Vianen(2016)考察了两种提问类型对大学生的情绪、注意控制与认知灵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解决取向提问可以提高积极情绪,降低消极情绪,改善注意控制能力和提高认知灵活性。
以组别(问题状态组、正常组)为被试间因素,线索词(正性、负性、中性)为被试内因素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别的主效应显著,F(1,58)=12.01,p=0.001,ηp2=0.17;线索词的主效应显著,F(2,116)=6.79,p=0.002,ηp2=0.11;二者的交互作用也显著(详见图2),F(2,116)=3.92,p=0.02,ηp2=0.06。简单效应分析结果发现,问题状态组在三类线索词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p=0.72),表明问题状态组被试的正性、负性和中性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基本一致;正常组在三类线索词上的得分差异显著(p=0.001),事后比较发现,被试在正性与负性线索词上的得分间无显著差异(p=0.42),在正性与中性线索词上的得分之间、负性与中性线索词上的得分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p=0.002),表明正常组被试的情绪性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明显低于中性自传体记忆的概括化程度且正性自传体记忆的概括化程度显著低于负性自传体记忆。在正性和负性线索词上,正常组被试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问题状态组(p=0.001,p=0.004),表明正常组被试的情绪性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显著低于问题状态组;在中性线索词上,两组被试的得分间差异不显著(p=0.652),表明两组被试的中性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程度基本一致。3 实验2:不同提问类型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宫火良;许维素;;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应用效果的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年06期
2 肖晶;闫菁;候文颖;于萍;;大学生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与日常应激对抑郁症状影响的追踪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5期
3 杨静;陶嵘;陈锐娟;;不同情绪状态下自动表达抑制对情绪及表情知觉敏感性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年05期
4 郭庆科;姜晶;王洪友;;MMCS的心理测量学性能及中国大学生心理控制源的特点[J];心理科学;2012年06期
5 郑希付;陈雪军;黄月胜;党晓娇;黄珊珊;;自传体记忆的情绪对其相关信息内隐提取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2年11期
6 张宏宇;许燕;;自传体记忆测验(AMT)中线索词的标准化评定[J];心理学探新;2011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志恒;不同情绪状态和自我概念下的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明;杜建政;;旧事为何重提?——忆旧、叙事与自传记忆的功能研究及其整合[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10期
2 沙东想;孙玉军;王鹏举;苑光宗;方海燕;周群;;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与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相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03期
3 郭燕清;;家长参与对高中生学业成绩影响探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02期
4 蒲少华;李晓华;;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迪;提问类型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8年
2 张旭;情绪一致性及其对记忆编码和提取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婕;大学新生心理韧性及其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4 李雪;情绪状态和情绪调节策略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5 白雪;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在抑郁沉思对抑郁情绪影响中的调节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啸莳;儿童最早记忆特征的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黄峥峥;错误记忆情绪一致性效应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欣欣;初中生抑郁个体自传体记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郝晓媛;述情困难者的情绪意象分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文迪;动漫情境下儿童情绪一致性效应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昕月;玄莉;杨露露;姚树桥;肖晶;;大学生功能失调性态度与抑郁症状的关系:日常应激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5期
2 凌宇;彭君;钟明天;蚁金瑶;;应激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预测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年03期
3 许维素;;尊重的赋能——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人性观与专业价值[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年05期
4 许维素;;范式转移的代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咨询哲学[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年04期
5 贾兆飞;李小平;常真;;中国人为什么重视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探因[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11期
6 陈雪军;黄月胜;党晓姣;郑希付;;创伤青少年自传体记忆具体性减少:情感调节还是执行控制受损[J];心理学报;2012年01期
7 刘亚;王振宏;孔风;;情绪具身观:情绪研究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1期
8 姚树桥;刘衔华;赵巍峰;杨文辉;谭芙蓉;;抑郁症患者的自传体记忆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7期
9 李月婷;李琦;郭春彦;;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中情绪词差异的ERP研究[J];心理学报;2010年07期
10 刘衔华;姚树桥;赵巍峰;杨文辉;谭芙蓉;;慢性疼痛、抑郁症患者的自传体记忆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丹丹,张厚粲;信度的再认识与信度概括化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2期
2 周复胜;迁移的概括化理论与关系理论之比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3 柳艳松;周振和;吴震卿;王志强;王国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概括化自传体记忆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10期
4 戈兆娇;郑莉君;;自传体记忆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4期
5 李力红;高粤;;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产生的机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张镇;张建新;;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现象及其机制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02期
7 赖运成;;自传体记忆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1年05期
8 田凌;;对自传体记忆在日常生活中作用的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30期
9 张师辉;;叙事心理学下自传体推理的研究述评[J];柳州师专学报;2014年06期
10 张师辉;;叙事心理学下自传体推理的研究述评[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火良;杨迪;;提问类型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2 赵晶;李寿欣;单西娇;孙华;崔爱珍;;抑郁及抑郁反应方式和认知方式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万利娟;李寿欣;;自传体记忆概括化与情绪紊乱[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力红;高越;;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产生的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娜;;自传体记忆中的过度概括化现象[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00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媛;陶云;;不同作业情境下青、老年人自传体记忆提取机制的比较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二00六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晔;侯玉波;;抑郁症状与情绪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8 刘娜;;自传体记忆中的过度概括化现象[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张梦;侯玉波;;从文化角度分析自我概念与自传体记忆[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岩;王大华;王倩蓉;;老年人夫妻依恋与婚姻自传体记忆的关系[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毅;建构主义视野下的自传体记忆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刘衔华;慢性疼痛患者的自传体记忆提取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妍;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梁志恒;不同情绪状态和自我概念下的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迪;提问类型对自传体记忆概括化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8年
4 孙欣欣;初中生抑郁个体自传体记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晶;抑郁、抑郁反应方式、认知方式与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禹祺;基于线索词技术的孤儿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杨玉婷;失独父母自传体记忆与延长哀伤的关系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高粤;沉思、抑制能力对抑郁与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德龙;中学生羞耻感和情绪状态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杨绿;自传体记忆:记忆建构与自我建构的同一[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372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637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