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纯洁性隐喻的映射过程及其神经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2
【图文】:
图 1 研究框架图行为学研究部分,被试分别做出道德行为、不道德行为之后,完成不同类型的清洁启动任务,包括自我清洁、想象清洁,验证在不同类型的清洁启动任务条件下道德纯洁性隐喻效应是否普遍存在,并分析比较二者对道德判断影响有无差异。其中,自我清洁指的是被试采用洗手液、水盆、毛巾等清洁物品完成洗手动作,想象清洁指的是被试观看实验室内的清洁物品启动清洁概念,想象完成一系列洗手动作。fNIRS 研究主要探讨道德纯洁性隐喻的认知神经机制。实验任务涉及到洗手等实际的躯体动作,因此研究采用对运动伪迹容忍度较高的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分析被试在进行自我清洁、想象清洁等清洁启动任务时大脑相应脑区氧合血红蛋白(HbO)浓度的变化,比较道德纯洁性隐喻中自我清洁、想象清洁脑激活模式的差异。本研究的假设有:假设 1:不道德行为组被试的道德判断标准比道德行为组被试要更加严苛;完成自我清洁任务的被试,道德判断标准比完成想象清洁任务的被试要更加严苛。
图 2 实验流程图在实验时,被试与电脑显示器屏幕的距离约为 60cm,注视点位于屏幕正中间的位置。实验采用 E-prime 软件编制实验程序,刺激材料呈现的背景颜色为白色,材料文字为黑色。首先呈现的是道德事件情境材料,五个不同的故事情境完全随机地出现,并且只出现一次,描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主人公可能会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境。阅读完情境故事,按键进入第二页,呈现的是基于情境做出的行为反应。被试被告知需要设身处地地沉浸在故事情境当中,尽快地按照任务要求按键,按键即意味着自己做出了相应的行为反应,按键后屏幕自动进入下一页。屏幕呈现给道德行为组被试的是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下做出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不道德行为组被试则被要求违反道德规范,做出不道德的行为。如“捡到陌生人钱包”中道德行为组面临的行为反应是“现在按 F 键联系失主,把钱包归还”,不道德行为组的被试需要“按 J 键将钱包据为己有,取出现金购买所需的商品”。被试在五个道德故事情境中做出行为反应后,实验进入清洁启动任务阶段。需要完成自我清洁任务的被试,面前的桌子上从左至右地摆放了装有清水的水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雪婷;;关于消费者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8年09期
2 伍麟;白仲琪;;为何不道德行为容易重复发生?——基于心理学的解释[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3 吴伟;杨继平;;心理学视角下权力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J];校园心理;2018年01期
4 徐亚萍;;服务行业员工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年02期
5 徐亚萍;;消费者不道德行为与员工工作倦怠的关系:服务型领导的调节作用[J];中国市场;2016年16期
6 何智明;;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调查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09期
7 孙舟天洋;李惊祥;;产品市场的企业不道德行为研究——基于行业竞争和政府监管的视角[J];财政监督;2015年16期
8 科技;;研究发现人会否认不道德行为[J];科学大观园;2017年14期
9 肖翠云;;企业不道德行为问题分析[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年05期
10 胡锡;袁睿志;;消费者不道德行为及其对企业评价的调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昕;伍珍;;儿童如何认知对不道德行为的惩罚[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2 耿爽;黄秋珊;马剑虹;;心怀敬畏,行有所止——敬畏与不道德行为的关系探究[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3 吴鹏;刘华山;;高中生社会责任心与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关系——道德同一性的调节作用[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何贵兵;徐霁;袁高依莉;;道德判断的“自己-他人”差异[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5 韩子平;;诚信是人立身处世之本[A];孔学研究(第二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二十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陈佳芳;汪新;尚鹏丽;张进辅;;你会为他人不道德行为感到内疚吗? 关系亲密度和关系型自我构念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7 袁高依莉;何贵兵;蒋多;;道德判断的“自我-他人”差异[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张灿;李莹;;道德判断中自我清洁与想象清洁的脑激活比较:来自fNIRS的证据[A];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9 李晔;鲁铱;陈昭蓉;;判断视角和道德立场对道德判断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吴佩君;丁哲希;李晔;;不道德经历与公我意识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福斌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道德失调使个体做出补偿性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2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高辰辰;民调显示:68.7%受访者感觉居民公共素质有提高[N];中国青年报;2017年
3 文峰;有效监管才能更好共享[N];长沙晚报;2017年
4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夏福斌;从利己走向利他:不道德行为研究的新取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田晓玲;我们在CSR方面的认识依旧肤浅[N];文汇报;2009年
6 欧恩懿;是是非非“人品币”[N];辽宁日报;2009年
7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孟维杰;道德推脱心理溯源及其未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8 蒋家平;对不道德行为为何保持缄默[N];中国改革报;2003年
9 见习记者 陈海波;科学不道德行为已成世界性“疾病”[N];光明日报;2012年
10 本报实习 记者 陈晓英 本报记者 真 东;告别不道德行为,从现在开始[N];法制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Muhammad Waqas;工作场所压力何时以及如何导致不道德行为?一个中介调节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雅军;辱虐领导对员工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影响[D];南京大学;2019年
2 张灿;道德纯洁性隐喻的映射过程及其神经机制[D];郑州大学;2019年
3 卢俊铭;群体认同对中学生亲群体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机制[D];广州大学;2018年
4 唐江伟;观察他人不道德行为对道德决策的影响[D];广州大学;2016年
5 赵晓敏;员工亲组织不道德行为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6 王国森;自我损耗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张碧碧;内隐和外显权力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8 王永龙;学校不道德行为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谭秋月;比较中美经理揭发不道德行为倾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10 杨锐;父母言行对幼儿不道德行为纠正的个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33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3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