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对道德判断厌恶具身效应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0-07-19 19:49
【摘要】:具身认知理论(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的兴起开启了道德判断研究新篇章。经历了从哲学思辨到调和“情”与“理”之争的双加工理论,具身认知观拓宽了道德判断研究领域,从离身心智(disembodied mind)范畴进入了具身认知范畴。众多研究表明,个体对身体的感知,例如味觉、温度、身体动作、光线等皆会影响其道德判断,即具身效应。其中,负性厌恶情绪因其强烈的身体体验,成为道德判断具身性研究的重要维度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在厌恶启动下,强烈的身体厌恶感会使被试的道德判断趋于严苛,而不论道德事件本身是否具有厌恶性质。然而,这种由额外厌恶刺激诱致的道德判断极化过程却是自动化和无意识的。这种认知偏差将造成诸如敌视、排斥其他群体的负性态度和负性社会问题,对建立包容、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社群关系不利。源自佛教核心禅法的正念(mindfulness)于上世纪末被引入心理学,经研究改良为当代心理治疗重要概念和技术之一。正念作为一种将注意维持在当前体验且不做任何判断的自我调节方法,可成为本研究调节道德判断厌恶具身效应的自变量,冀以验证其在道德判断中防止具身效应的假设,从而推动正念应用领域扩展和道德判断具身性研究的深入。本研究基于203名(其中“禅修居士”48名,大学生155名)被试的三个组间设计实验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道德判断的厌恶具身效应存在。即无论个人或非个人道德两难判断任务中皆存在道德判断的厌恶具身效应,但并不存在于无关道德事件中。第二,正念特质的调节作用不符合跨文化一致性假设,因为“不行动”正念特质维度出现了反向调节道德判断厌恶具身效应的趋势。即自我报告“不行动”正念水平高的个体易被厌恶启动做出更为苛刻的道德判断。第三,短期正念干预效果显著。个体即时正念心理状态消除其道德判断厌恶具身效应。即启动厌恶后,短期正念干预组道德判断评分与未干预组差异显著,正念训练可调节道德判断的厌恶具身效应。本研究丰富了心理健康实践的理论与技术,对建立包容、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社群关系提供了心理技术支持。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1
本文编号:2762886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红燕;张凤华;;从具身视角看道德判断[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8期
2 肖前国;朱毅;何华敏;;道德直觉分析:内涵、形成机制与加工判断机制[J];心理科学;2014年06期
3 叶浩生;;“具身”涵义的理论辨析[J];心理学报;2014年07期
4 彭彦琴;居敏珠;;正念机制的核心:注意还是态度?[J];心理科学;2013年04期
5 彭凯平;喻丰;;道德的心理物理学:现象、机制与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6 王岩;辛婷婷;刘兴华;张韵;卢焕华;翟彦斌;;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J];心理学报;2012年09期
7 喻丰;彭凯平;韩婷婷;柴方圆;柏阳;;道德困境之困境——情与理的辩争[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1期
8 陈语;赵鑫;黄俊红;陈思佚;周仁来;;正念冥想对情绪的调节作用:理论与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9 阎书昌;;身体洁净与道德[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10 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高昂;厌恶与解释水平对大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陈琳;以己为景和正念录音训练对大学生心理灵活性和情绪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3 栾子烟;道德温度:身体冷暖与青少年道德决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628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62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