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需求特点与工作倦怠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7-03-30 14:07
本文关键词:高校教师需求特点与工作倦怠的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满足高校教师的基本工作生活需求是建设稳定的高校教师队伍的前提条件。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直接影响到其身心健康,使其工作和情绪受到耗损,并成为教师厌教、流失以及教育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因素。采用问卷法对陕西师范大学449名在职教师进行需求和工作倦怠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目前最为迫切的需求依次是收入水平、公平的职称晋升路径、科研时间、住房条件、进修、培训学习机会、子女上学、办公、研究条件、教学能力的提升、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经费支持等;研究还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层次、婚姻状况、子女问题、职称状况是影响教师需求层次表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随着年龄、教龄的增长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呈现上升趋势。结论:高校教师需求表现为与付出相匹配的生存需求迫切、与职业特点相关的成长需求强烈、组织支持需求多样化等特点。少部分教师处于重度工作倦怠状态,大部分高校教师处于轻度工作倦怠状态。据此提出对学校管理部门加强高校教师工作的建议:第一要为高校教师提供经济保障,满足生存需求;第二高校要创建支持性环境,为教师提供便利;第三要完善高校教师评价评聘制度;第四学校要转变管理理念,鼓励教师参与管理;第五要建立教师支持系统;第六要有人文关怀;第七激发教师自我效能。
【关键词】:高校教师 需求 工作倦怠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文献综述9-17
- 1 高校教师需求调查的理论基础9-11
- 1.1 高校教师需求结构的划分依据9-10
- 1.2 高校教师需求的研究现状10-11
- 2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理论基础11-17
- 2.1 工作倦怠的定义12
- 2.2 工作倦怠的测量12-13
- 2.3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现状13-14
- 2.4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14-17
- 第2章 问题的提出17-21
- 1 研究目的17
- 2 研究意义17
- 3 研究工具17-19
- 3.1 高校教师工作需求问卷17-18
- 3.2 工作倦怠量表18-19
- 4 研究对象19-21
- 第3章 研究一:高校教师需求调查21-29
- 1 调查对象与方法21
- 1.1 调查基本情况21
- 1.2 调查问卷21
- 1.3 数据处理21
- 2 结果21-26
- 2.1 高校教师工作需求度排序21-22
- 2.2 不同性别教师在需求类别上的得分比较22-23
- 2.3 不同年龄段教师在需求类别上的得分比较23
- 2.4 不同学历教师在需求类别上的得分比较23-24
- 2.5 不同婚姻状况教师在需求类别上的得分比较24-25
- 2.6 有无子女对教师工作需求的影响25
- 2.7 不同职称教师工作需求的得分比较25-26
- 3 讨论26-29
- 3.1 高校教师总体需求情况26
- 3.2 高校教师需求的层次26-29
- 第4章 研究二: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情况调查29-43
-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9
- 1.1 研究对象29
- 1.2 研究问卷29
- 1.3 数据处理29
- 2 研究结果29-41
- 2.1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总体情况29-30
- 2.2 不同性别、学历、婚姻、子女状况的教师工作倦怠的得分比较30-31
- 2.3 不同年龄段教师工作倦怠的得分比较31-33
- 2.4 不同教龄教师工作倦怠的得分比较33-34
- 2.5 不同职称教师工作倦怠的得分比较34-35
- 2.6 不同收入水平教师的工作倦怠得分比较35-36
- 2.7 不同课时量教师工作倦怠的得分比较36-37
- 2.8 不同住房条件的教师工作倦怠的得分比较37-39
- 2.9 不同学科教师工作倦怠得分比较39-41
- 2.10 不同发展类型教师的工作倦怠得分比较41
- 3 讨论41-43
- 第5章 总讨论43-51
- 1 高校教师需求的特点43-45
- 1.1 与付出相匹配的生存需求迫切43-44
- 1.2 与职业特点相关的成长需求强烈44-45
- 1.3 组织支持需求多样化45
- 2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特点45-48
- 2.1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和其成长阶段息息相关45-46
- 2.2 物质收入水平和住房条件影响高校教师工作倦怠46-47
- 2.3 不同学科性质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差异化变化47
- 2.4 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使高校教师身心俱疲47-48
- 3 建议48-51
- 3.1 提供经济保障,满足生存需求48
- 3.2 创建支持性环境,为教师提供便利48-49
- 3.3 完善高校教师评价评聘制度49
- 3.4 转变管理理念,鼓励教师参与管理49
- 3.5 建立教师支持系统49-50
- 3.6 人文关怀50
- 3.7 激发教师自我效能50-51
- 第6章 总结51-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59
- 致谢59-6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旺;艾民;;国外工作倦怠干预研究述评[J];未来与发展;2009年11期
2 韩莉;;浅析工作倦怠三大成因[J];大众心理学;2005年10期
3 赵健雄;;从文化疲惫到工作倦怠[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3年02期
4 孟令芳;;你工作倦怠了吗?——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干预[J];大众心理学;2004年12期
5 王晓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5期
6 卞冉,龙立荣;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7 孙元林,许晶,刘晶;医生的工作倦怠及对策[J];医学与哲学;2005年09期
8 贾晓波;陈凤荣;;工作倦怠的测量及其干预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1期
9 张姝s,
本文编号:2772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