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河南省508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0 17:05
【摘要】: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影响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促进其心理健康,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河南省某两市4所学校的81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核对后采用t检验,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1.外来务工子女心理问题异常率为68.7%,重度异常者占22.4%,远高于当地学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当地城市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的心理问题比男生严重,她们在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外来务工子女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于当地城市学生,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当地城市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和消极应对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而女生的积极应对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 3.外来务工子女在主观支持这一维度上得分低于当地城市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及三个维度上的均高于男生,差异有显著性(P0.05)。 4.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压力、受惩罚得分显著高于当地城市学(P0.05)。对外来务工子女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受惩罚和人际关系。女生的学习压力稍高于男生,其他生活事件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 5.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生活事件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效应,社会支持通过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对心理健康有着间接地效应,四个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心理健康变异的30%。 结论 1.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当地城市儿童。 2.一般自我效能感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对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观认识不足,遭受学习压力、受惩罚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消极应对、生活事件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44.2
【图文】:

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女生,男生


83.2.2 SCL-90 总分及各因子在性别上的比较从表3.8,图1可以看出,按性别进行分类统计后,女生在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分上得分均高于男生,经 t 检验发现,SCL-90总分及各因子男、女生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 3.8 SCL-90 各因子的性别比较(X S )项目 女生(n=392) 男生(n=421) t P躯体化 1.58±0.50 1.49±0.44 2.505** 0.012强迫 2.00±0.57 1.88±0.56 3.059** 0.002人际关系敏感 1.96±0.68 1.80±0.63 3.725** 0.000抑郁 1.83±0.63 1.69±0.58 3.320** 0.001焦虑 1.74±0.55 1.62±0.54 3.300** 0.001敌对 1.93±0.80 1.78±0.65 2.957** 0.003恐怖 1.75±0.65 1.60±0.61 3.420** 0.001偏执 1.75±0.60 1.66±0.54 2.154* 0.032精神病性 1.62±0.53 1.55±0.53 2.028* 0.043注:*P<0.05,**P<0.01图1 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性别比

症状自评量表,组间,精神病性


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组间比较

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子女


图 3 应对方式的性别比较3.3.2 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组间比较由表 3.11、图 4 可见务工子女与当地学生在消极应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表现在务工子女消极应对高于当地城市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低于当地城市学生。而在积极应对上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胜利;;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及其常模的建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2期

2 谭晓云;李宁燕;郭源;;北京市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校就读子女身心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年02期

3 孙爱华;郑修霞;孙宏玉;;本科护生社会支持、自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7年06期

4 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5 林敬德,孔庆兰,秦彩凤;应激性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江苏预防医学;2004年03期

6 曾守锤;;流动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对干预的启示意义[J];教育导刊;2009年05期

7 ;6至11岁男孩心理疾病发病率是女孩2倍[J];科学大观园;2008年03期

8 李凤香,刘永忠,徐娟;惠州市外来人员子女在读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南方护理学报;2004年10期

9 陈艳君;;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李杰;;近年来我国“男孩危机”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27758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758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9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