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特点与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02:02
本文关键词: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特点与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心理学上,,抑郁倾向又称阈下抑郁,是指具有抑郁症的部分症状但并不能满足抑郁症患者的发作的症状指标和病程指标的抑郁。即我们把这种确实体验到抑郁情绪但是又不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的情况称为抑郁倾向。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抑郁倾向高中生的归因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系统的归因训练,有效地改善抑郁倾向高中生的不适当的归因方式、降低他们抑郁倾向的水平。这对于丰富相关的研究领域成果和对抑郁倾向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在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设计了一整套系统的、有效的归因训练程序,首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中学生考试归因量表》调查了高中生抑郁倾向的基本状况和归因方式的一般特点,并且对抑郁倾向高中生和普通高中生的归因方式、期望和情感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之上,再采用实验法,筛选出了62名具有抑郁倾向的被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进行系统的归因训练,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不进行相关的归因训练。归因训练结束后,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抑郁倾向水平和归因方式上的差异。结果发现: (1)通过研究表明,抑郁倾向高中生更多的将成功更多的归因于外部不稳定的原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原因,因此不愿意为下次的成功付出努力;普通高中生将成功更多的归因于内部稳定的原因,将失败归因于外部不稳定的原因,愿意为下次的成功付出努力;抑郁倾向高中生在成功时产生的情感首先是惊喜,然后是感激,失败时主要产生的情感是自卑和愤怒;普通高中生在成功时产生的自豪和感激,在失败时主要产生的情感是愤怒和沮丧。 (2)通过归因训练,归因方式向合理的方向转变:在成功情境下,实验组抑郁倾向高中生更倾向于做内部稳定的归因,而做外部不稳定的归因倾向显著下降;在失败情境下,实验组抑郁倾向高中生更倾向于做外部不稳定的归因,而做内部稳定的归因倾向显著下降。 (3)通过归因训练,实验组抑郁倾向高中生相信成功这一结果是稳定不变的,失败这一结果是不稳定可变的,并且愿意为成功而付出努力。 (4)通过归因训练,实验组抑郁倾向高中生的情感向积极方向转化,抑郁倾向显著下降。说明合理系统的归因训练能够有效的降低抑郁倾向的水平,减少抑郁倾向对高中生的心理危害。
【关键词】:高中生 抑郁倾向 归因特点 归因训练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第1章 文献综述11-24
- 1.1 抑郁倾向的界定11-14
- 1.1.1 抑郁倾向的表现11-12
- 1.1.2 抑郁倾向的影响因素12
- 1.1.3 抑郁倾向及归因训练的相关研究12-14
- 1.1.4 抑郁倾向的危害14
- 1.2 归因理论与归因训练14-22
- 1.2.1 概念界定14-15
- 1.2.2 归因理论的起源15
- 1.2.3 理论依据15-20
- 1.2.3.1 韦纳的归因理论16-17
- 1.2.3.2 赛里格曼的习得无助理论17-20
- 1.2.4 归因训练20-22
- 1.2.4.1 归因训练的实验模式20
- 1.2.4.2 归因训练的实验安排20
- 1.2.4.3 归因训练的基本原则20-21
- 1.2.4.4 归因训练中的注意事项21-22
- 1.3 归因训练的主要方法22-23
- 1.4 本研究的意义23
- 1.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23-24
- 第2章 问题的提出24-25
- 2.1 研究目标24
- 2.2 研究假设24-25
- 第3章 研究方法25-32
- 3.1 研究一25-26
- 3.1.1 被试的选择25
- 3.1.2 研究工具25-26
- 3.1.3 研究程序26
- 3.2 研究二26-32
- 3.2.1 被试的选择26
- 3.2.2 研究工具26
- 3.2.3 研究程序26-32
- 3.2.3.1 第一阶段:前测验26
- 3.2.3.2 第二阶段:实验干预26-32
- 第4章 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特点的研究32-37
- 4.1 成功情境下抑郁倾向高中生与普通高中生归因方式的比较32
- 4.2 失败情境下抑郁倾向高中生与普通高中生的归因比较32-33
- 4.3 成败情境下抑郁倾向高中生与普通高中生期望变化的比较33-34
- 4.4 成功情境下抑郁倾向高中生和普通高中生情感反应的比较34
- 4.5 失败情境下抑郁倾向高中生和普通高中生情感反应的比较34-35
- 4.6 讨论35-37
- 4.6.1 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的特点35
- 4.6.2 抑郁倾向高中生期望变化的特点35-36
- 4.6.3 抑郁倾向高中生情感反应的特点36-37
- 第5章 归因训练前后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方式的比较37-41
- 5.1 成功情境下,实验组与控制组训练前后的归因比较37
- 5.2 失败情境下,实验组与控制组训练前后的归因比较37-38
- 5.3 不同情境下,归因训练前后实验组和控制组期望变化的比较38-39
- 5.4 成功情境下,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训练前后情感反应比较39-40
- 5.5 失败情境下,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训练前后情感反应比较40-41
- 第6章 讨论41-43
- 6.1 归因方式的变化41
- 6.2 结果期望的变化41
- 6.3 情感反应的变化41-43
- 第7章 总讨论43-47
- 7.1 抑郁倾向高中生和普通高中生的比较43
- 7.2 归因训练的具体效果分析43-45
- 7.2.1 归因方式的变化43-44
- 7.2.2 结果期望的变化44
- 7.2.3 情感反应的变化44-45
- 7.3 归因训练效果的保持与迁移45-47
- 第8章 结论47-48
- 第9章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48-49
- 附录 A49-50
- 附录 B50-54
- 中学生考试归因量表-失败50-52
- 中学生考试归因量表-成功52-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成云,卢青,马长青;归因训练与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2 傅晓荟;李丽萍;;大学生自杀态度与抑郁情况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3 韩仁生;归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4 孙煜明,雨田;策略原因在归因模式中的作用试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韩仁生;韦纳的归因训练理论模式及其实施[J];齐鲁学刊;2003年01期
6 张敏;大学生抑郁倾向与认知评价的相关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4期
7 韩仁生;小学生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7年05期
8 杜召云,王克勤;1597名大学生抑郁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年03期
本文关键词:抑郁倾向高中生归因特点与归因训练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8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78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