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感恩促进无意识目标追求:目标可及性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0-08-27 16:18
【摘要】:感恩,是个体接受他人的帮助或馈赠后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无意识目标追求,是个体自动地追求由情境线索激活的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保证个体在社会环境中良好地生存下去。积极情绪是影响无意识目标追求的一个重要因素,感恩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积极情绪,能够提高个体对社会他人经验的敏感度,有助于加强目标表征在个体头脑中被激活的程度,即目标可及性。同时,感恩也能将个体产生的认知思维扩展到不相关的情境中去。本研究旨在探讨感恩对无意识目标追求的促进作用,以及进一步探讨感恩影响无意识目标追求的内在途径。本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实验1通过探讨不同的情绪启动(感恩VS中性)和不同的目标启动(合作VS竞争VS无启动)对无意识目标(合作目标和竞争目标)追求行为的影响,来探讨感恩对无意识目标追求的促进作用;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另一个目标(赚钱目标)启动下,感恩对无意识目标追求的促进作用,以及感恩影响无意识目标追求的途径,即感恩是否通过增加目标可及性来促进无意识目标追求。实验1招募河南大学本科生193名,采用2×3被试间设计,其中自变量为情绪启动(感恩VS中性)和目标启动(竞争VS合作VS无启动);因变量为公共物品困境任务中被试的合作水平(投资额的高低),投资额越高代表被试的合作水平越高,代表被试对合作目标的追求程度越高。反之,投资额越低代表被试对竞争目标的追求程度越高。研究结果如下:(1)情绪启动的主效应显著,感恩组被试的合作水平显著高于中性组。(2)目标启动的主效应显著,合作目标启动组被试的合作水平显著高于无目标启动组又显著高于竞争目标启动组。(3)情绪启动和目标启动的交互效应显著,且在控制了状态性一般积极情绪之后,情绪启动和目标启动的交互效应仍然显著。在合作目标启动下,感恩组被试的合作水平显著高于中性组;在竞争目标启动下,感恩组被试的合作水平显著低于中性组;在无目标启动下,感恩组被试的合作水平与中性组无显著差异。实验2招募河南大学本科生130名,采用2×2被试间设计,其中自变量为情绪启动(感恩VS中性)和目标启动(赚钱目标VS无启动);因变量为目标追求行为(图片鉴赏任务中被试花费的时间),时间越少代表被试越努力想要抓住下一个赚钱的机会,代表被试对赚钱目标追求的程度越大;中介变量为目标可及性指数。研究结果如下:(4)情绪启动的主效应显著,感恩组被试的目标追求程度显著高于中性组。(5)目标启动的主效应显著,赚钱目标启动组被试的目标追求程度显著高于无目标启动组。(6)情绪启动和目标启动的交互效应显著,在赚钱目标启动下,感恩组被试的目标追求程度显著高于中性组;在无目标启动下,感恩组被试的目标追求程度与中性组无显著差异。(7)在赚钱目标启动下,目标可及性指数在情绪启动与目标追求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目标可及性指数在情绪启动与目标追求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B842
【图文】:

构思图


图 3-1 研究构思图3.4 研究意义3.4.1 理论意义本研究能够扩展和验证感恩的社会认知理论和 The find-bind-and-remind(发现 联结 暗示)理论,即感恩能够增加个体对社会他人经验的敏感度,有助于将个体的行为与社会他人的目标联系起来;感恩可以促进无意识目标追求,并且这种促进效果不仅存在于感恩者和恩人之间,也可以一般化到不相关的陌生人身上。另外,本研究也将丰富自动激活理论和自动化观点的研究成果(Bargh & Gollwitzer, 1994),即目标线索与目标表征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刺激线索是通过激活目标表征,进而激发个体追求目标的行为活动目标是一种层级的心理结构,其中包括了情境、目标行为和有助于激活行为的意义联结也进一步支持了托尔曼的目标层次结构论。总的来说,本研究将进一步探讨感恩对无意

实验流程,情绪


图 4-1 实验流程图4.5 实验结果利用 SPSS 进行数据处理。独立样本 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被试平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4.5.1 感恩诱发的操作检验以情绪启动方式为自变量,GAC 的平均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感恩启动组被试的感恩均值为 5.68±0.87(M±SD),中性控制组被试的感恩均2±0.94(M±SD),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t(189)=22.66,p=0.000,d=3.27,感恩组到的感恩程度显著高于控制组,说明感恩情绪得到有效启动。4.5.2 不同情绪启动下被试合作水平的差异分析以情绪启动方式为自变量,合作水平(公共物品困境任务中的投资额)为因变

启动方式,情绪,合作水平,交互效应


图 4-2 情绪启动、目标启动在合作水平上的交互效应由于情绪启动方式和目标启动方式对合作水平的交互效应显著,于是进一步对方式在不同情绪启动方式上的差异进行简单效应分析(见表 4-2),结果显示:方式在感恩情绪条件下的被试中存在显著差异, F(2,93)=20.93,p<0.001, 在中件下的被试中不存在显著差异,F(2,92)=0.05,p=0.951。表 4-2 目标启动在不同情绪启动方式上的简单效应分析SS df MS F感恩启动 289.26 2 144.63 20.93***中性控制 0.70 2 0.35 0.05对感恩情绪条件下的被试在不同目标启动下的差异进行分析(见表 4-3),结果显目标启动组被试的合作水平与无目标启动组差异显著(p<0.01),合作目标启动合作水平(M=13.03)显著高于无目标启动组(M=11.16);合作目标启动组被试的与竞争目标启动组差异显著(p<0.001),合作目标启动组被试的合作水平(M=1高于无目标启动组(M=8.81);无目标启动组被试的合作水平与竞争目标启动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峥;常凡;魏华林;;积极重评和分离重评对消极情绪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年04期

2 罗利;周天梅;;中学生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抗挫折能力与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年04期

3 廖东升;杨芳;张晶轩;;无意识目标启动的定义、机制及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11期

4 丁如一;周晖;林玛;;感激情绪的认知评估体系[J];心理学报;2014年10期

5 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大学生感恩影响助人行为的情景剧本实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2期

6 陈瑞涵;杨文静;李海江;张庆林;;无意识目标追求的发生机制初探[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0期

7 陈欣;赵国祥;叶浩生;;公共物品困境中惩罚的形式与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8 谢继红;刘华山;谢亚静;王卉;;无意识目标追求的成败对自我提升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年04期

9 谢继红;刘华山;;无意识目标追求的行为特征、机制及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12期

10 蒲清平;朱丽萍;;大学生“知恩图报”的心理反应特点[J];心理科学;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睿;具体正性情绪对道德两难困境中决策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马丽丽;重要他人对目标追求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06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06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a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