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07 14:03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业已成为生产力要素中最为活跃并占据支配地位的组成部分,是企业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来源,而作为企业创新源泉的隐性知识的流失却极为严重,于是隐性知识逐渐成为研究人员的关注焦点。本研究通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社会认知理论为视角,采用《社会资本问卷》、《认知行为控制问卷》(修订)、《员工活力问卷》、《团队凝聚力问卷》、《隐性知识共享意愿问卷》等工具,对知识型企业中的401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机制,以丰富和完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修订的《认知行为控制问卷》包含一个因子,5个项目,信效度良好。(2)社会资本显著正向预测员工活力、团队凝聚力与认知行为控制,即员工拥有高水平社会资本会表现出更多的活力,感知到较高的行为控制,同时也会更加依赖团体。(3)员工活力与团队凝聚力显著正向预测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即员工越是充满活力,感知到越高的行为控制,就越是愿意与其他员工分享自己的隐性知识。(3)员工活力在社会资本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即社会资本通过员工活力影响团队的隐性知识共享意愿。(4)认知行为控制在社会资本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即社会资本通过员工感知到的行为控制影响团队的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研究结果验证了理论假设,解释了社会资本影响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作用机制,这表明建立在信任、合作和共同活动基础上的人际关系能够激发员工活力与提高个体的认知行为控制感,进而会促进员工个体之间的隐性知识共享。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B842;F272
【部分图文】:

社会资本,认知行为,意愿,中介作用


部成员间的网络结构很密切(Lai, Jehng, & Chang, 2014),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与尊重(Andrews, Kacmar, Blakely, &Bucklew, 2008),对团队成员的认同度高,这都有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Lin&Peng, 2010),促进个体对凝聚力的感知,在高凝聚力的感知下,成员个体就会整合隔阂并且充分利用团队内的相关资源(Amabile,2011; 袁朋伟, 董晓庆, 翟怀远, 冯群,2018),于是更倾向于有较高的知识分享意愿。H3:团队凝聚力在社会资本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间起中介作用;H3a:社会资本对团队凝聚力起正向预测作用H3b:团队凝聚力对隐性知识共享起正向预测作用H4:认知行为控制在社会资本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H4a:社会资本对认知行为控制起正向预测作用H4b:认知行为控制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起正向预测作用本研究基本框架如图 2-2:H2

认知行为,方程模型,评价方法


图 4-1 认知行为控制问卷结构方程模型效度,又称表面效度,其主要评价方法包括专家判断法,本研究采用专家判断法。首先在开放式问卷调查关项目,并请英语专业的同学对收集的项目进行翻以及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对问卷项目进行审核,并请,以便确定问卷项目可以被理解与接受。因此该量效度又称实证效度,其主要评价方法包括相关法,分组关法。Ajzen(1991)在提出认知行为控制时就曾证明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本研究采用 Chen(2010)所编制

中介模型,活力,意愿,中介作用


H3b 团队凝聚力 隐性知识共享意愿 .07 否H4b 认知行为控制 隐性知识共享意愿 .35*** 是通过对各路径系数的检验,结果如图 5-1 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员工活力在社会资本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占比 41.28%;团队凝聚力在社会资本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没有起中介作用;认知行为控制在社会资本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占比 52.50%。由此,假设 2 与假设 4 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昕;;创新型企业隐性知识共享氛围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宜宾学院学报;2019年03期

2 简世德;张美荣;冯丽莎;;社会资本视域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困境与突破[J];社科纵横;2018年07期

3 陈丽君;马巧娜;;基于非正式网络的研究生科研隐性知识共享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23期

4 陈艺丹;;创新团队内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J];现代商业;2016年07期

5 陈华伟;;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08期

6 柴晓军;;组织氛围与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面向某事业单位的实证研究[J];西部金融;2016年04期

7 史进玲;;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内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及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年14期

8 束义明;;企业高管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年17期

9 马征;;研究生非正式团体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5年01期

10 王凤莲;赵骅;;集群最优隐性知识共享的动力机制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桂焱;企业内部员工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2 Aljohani Amer Helail F;[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3 惠赟;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朱宏淼;在线社交网络与人员流动对组织隐性知识共享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年

5 胡刃锋;产学研协同创新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徐进;心理契约对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初浩楠;中国文化环境下企业人际信任及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陈驰;智力资源显性化方法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蔡丽玲;同事评价、同事公平与知识共享及个人创新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樊斌;非合作博弈条件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玲青;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2 刘芫;在线社会网络中感知知识个人所有权与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实证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年

3 肖霞;社会资本对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4 井昕;知识领导力对IPD项目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5 陈明月;公路勘察设计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6 林成森;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管理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8年

7 易延明;研发人员隐性知识共享绩效评价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刘阳;BJGS水务公司隐性知识共享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王丽;大学生隐性知识共享中的问题与对策[D];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

10 黎健豪;分享经济视角下隐性知识共享对创意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74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874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b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