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家庭环境和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7:24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家庭环境和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比较抑郁症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家庭环境、防御方式与人格特征,深入探讨抑郁症患者所采用的心理防御方式,分析易于产生抑郁情绪的家庭环境和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明确抑郁症患者人格特征、家庭环境与防御方式三者之间的联系,为抑郁症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防御方式问卷(DS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人格量表(SSP)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以及质的分析研究对50名抑郁症患者(病例组)进行系统评定,并与5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运用SPSS20.0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结果:(1)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成熟防御机制、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中间型防御机制上除了反向形成、假性利他、交往倾向、期望、消耗倾向,病例组和对照组均未存在显著性差异。抑郁症病人更多地运用投射、非主动攻击、躯体化、潜意识表现之类不成熟防御的体制,但是,健康的对照组一般使用成熟、升华的防御体制;大部分中间的防御体制的运用并没有显著差异。(2)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家庭成就感、亲密度、娱乐性、控制性以及矛盾性几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它因子上未出现显著性差异。(3)抑郁症患者的躯体性焦虑、应激敏感性、缺乏自信、怨恨、社交愿望和兴奋性6个SSP分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病例组P、E、N、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4)抑郁症患者SSP各分量表与DSQ各因子相关分析中显示: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与冒险探索、冷漠、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四个分量表之外的都存在显著性相关(即p0.05);躯体性焦虑、不信任、怨恨、言语攻击、冲动性、身体攻击和中间的防御体制的因子分保持正相关的关系(即P0.05),成熟的防御体制和社交愿望有显著的正相关(即P0.05),与怨恨有显著的负相关(即P0.05)。(5)病例组多显现抑郁质,内向-不稳定的气质特性,少数为外向-不稳定特性的胆汁质,健康对照组多为外向-稳定的多血质,少部分人为内向-稳定的粘液质。由此可见个人人格气质特性与抑郁病存在正相关。(6)防御机制和人格的回归分析表明:该研究通过抑郁症防御形式当中的抱怨与升华因素作为基本应变量,采用SSP为自变量实行回归性分析,且在α等于0.05的条件下,逐步进行多元的回归性分析,能够看出升华因子与自信、社会愿望、兴奋性正相关,与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应激敏感性负相关。设升华为Y1,躯体性焦虑为X1,精神性焦虑为X2,应激敏感性为X3,自信为X4,社会愿望为X5,兴奋性为X6,Y1的回归方程Y1=-0.033X1-0.146X2-0.012X3+0.388X4+0.184X5+0.145X6。设抱怨为Y2,冷漠为Xa,冲动性为Xb,言语攻击为Xc,社交愿望为Xd,Y2的回归方程是Y2=0.317Xa+0.132Xb+0.365Xc-0.184Xd。(7)家庭环境和防御方式的相关表明:抑郁症患者DSQ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家庭的亲密度有及其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矛盾性、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存在显著相关(P0.05)。而成熟防御机制和亲密度、成功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P0.01)。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情感表达、成功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8)家庭环境和防御方式的回归表明:本研究以抑郁症状防御方式中的升华和抱怨因子作为应变量,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在α=0.05水准上,进一步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能够看出升华因子与家庭亲密度、成功性、道德宗教观因子明显相关。设升华为Y1,家庭亲密度为X1,家庭成功性为X2,道德宗教观为X3,家庭娱乐性为X4,Y1的回归方程为Y1=0.156X1+0.080X2+0.042X3-0.027X4,设抱怨为Y2,设独立性为Xa,情感表达为Xb,矛盾性为Xc,Y2的回归方程为Y2=-0.046Xa-0.032Xb+0.053Xc。(9)抑郁病患者组的家庭环境与其人格特性有一定的关系。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与社交愿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怨恨、冷漠、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有着显著的负相关(P0.05);情感表达与社交愿望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矛盾性与精神性焦虑、怨恨、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有着显著的正相关(P0.05);独立性与缺乏自信、怨恨、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有着显著负相关(P0.05),与社交愿望和不自信有着显著正相关(P0.05);成功性与冒险探索有着显著正相关(P0.05),与缺乏自信有显著负相关(P0.05);娱乐性与社交愿望和兴奋性有显著正相关(P0.05);道德宗教性与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有着显著负相关(P0.05);组织性与社交愿望和兴奋性有着显著正相关(P0.05);控制性与躯体性焦虑和身体性焦虑有着显著正相关(P0.05),与冲动性、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有着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1.家庭环境因素对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有直接影响。积极、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可提高抑郁症患者应对心理应激的能力,有益于采取正确的防御方式,减少负性情绪。2.从抑郁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入手,对家庭中的各项指标状态进行改善,比如提高家庭的亲密度、加强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独立性、知识性、成功性、娱乐性、控制性和道德观,减少家庭的矛盾性,从而使患者的不良防御方式得到更好地改观,重建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功能,这对于抑郁症治疗可能具有重大意义。3.抑郁症病患自身人格特征决定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方式。人格特征左右病患心理,也决定了面对应激病患的处理能力,防御方式的成熟度影响了病患的人格特质,所以,人格特征是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抑郁症 防御方式 人格特征 家庭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9.4;B848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4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14-15
  • 1 前言15-19
  • 1.1 问题的提出15
  • 1.2 选题的背景15-16
  • 1.3 研究的现状16-18
  •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8-19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19-23
  • 2.1 研究对象19
  • 2.2 研究方法19-20
  • 2.3 研究工具20-22
  • 2.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与人口学的资料收集20
  • 2.3.2 抑郁自评量表SDS20
  • 2.3.3 防御方式问卷DSQ20-21
  • 2.3.4 家庭环境量表 (FES-CV)21
  • 2.3.5 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21
  • 2.3.6 人格量表 (SSP)21-22
  • 2.4 统计性分析22-23
  • 3 结果23-37
  • 3.1 基本资料情况23-24
  • 3.2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防御方式的比较24-25
  • 3.3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家庭环境的比较25-26
  • 3.4 病例组和对照组人格的比较26-30
  • 3.4.1 抑郁症组与健康对照组SSP各分量表的比较26-27
  • 3.4.2 两组艾森克人格量表数据表27-30
  • 3.5 病例组的防御方式和人格的相关研究30-32
  • 3.5.1 抑郁症患者SSP各分量表与DSQ各因子相关分析30-31
  • 3.5.2 防御方式和人格量表的回归分析31-32
  • 3.6 病例组的防御方式和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32-34
  • 3.6.1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32-33
  • 3.6.2 家庭环境多元逐步回归分析33-34
  • 3.7 病例组的家庭环境和人格的相关研究34-36
  • 3.8 质的研究访谈结果分析36-37
  • 4 讨论37-43
  • 4.1 防御方式对抑郁患者的影响37
  • 4.2 家庭对抑郁患者的影响37-38
  • 4.3 人格对抑郁患者的影响38
  • 4.4 防御方式和人格特性关系的探讨38-40
  • 4.5 防御方式和家庭环境的探讨40-41
  • 4.6 家庭环境和人格的探讨41-43
  • 5 存在的问题43-44
  • 5.1 研究样本代表性问题43
  • 5.2 对参与问卷的对象进行的筛查不充足43
  • 5.3 调查结果与调查数据偏差问题43-44
  • 6 结论44-46
  • 综述46-53
  • (一)防御方式的含义46
  • (二)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的特点46-47
  • (三)国内外学者对防御方式研究的成果47-48
  • (四)防御方式和人格特性对应关系国内外研究48-49
  • (五)防御方式和家庭环境相关性研究49-52
  • (六)人格特质和家庭环境紧密相关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质的研究中的访谈提纲57-58
  • 个人简历58-59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鲁豫,仇运国,焦传广;火炮试验人员防御方式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年06期

2 霍丹青;;大学生来访者与非来访者防御方式的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06期

3 陆斯琦;唐云翔;严进;;不同年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与防御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年12期

4 周洪光;鲁洪俊;;医学生的防御方式与人格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年04期

5 傅素芬,王义强,赵卫航;男性吸毒劳教人员防御方式与个性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1期

6 陈国民,刘志宏,陶恒沂,陶凯忠;潜水人员防御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年02期

7 胡淑芳,李栓德,杨来启,何江萍,邓自和,马文涛;隔离人群个体防御方式及对风险认知程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04期

8 陈习朋,孙录;高中生的防御方式、应对方式及其与个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5年03期

9 刘敏岚;刘莹;;赣州市中年人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7年02期

10 张泉水;刘晋洪;夏莉;林勇强;黎超雄;蔡翠兰;刘文红;;深圳市外来劳务工防御方式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叶玲;凌辉;;青少年防御方式发展特点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姜义彬;陈文泽;徐桥;;辅助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影响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辛勇;;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赵敏;;应对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和防御方式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陈清刚;司丽华;闻芳;赵松雪;;青年女工心理健康与防御方式、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范士青;李淑媛;钱珍;;工读学生心理防御特征及其与自尊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浙江省磐安中学 张阳波;高中生防御方式性别特点的初步研究[N];学知报;2011年

2 ;有了防火墙就一定安全吗[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3 ;北电分层抵御技术保护网络固若金汤[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史振华;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家庭环境和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万同玉;大学生防御方式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3 陈洪进;大学生家庭环境、防御方式与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4 管阳阳;大学生人格特点、防御方式与适应状况的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郭以静;大学生人格、防御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郑幼浓;初中学习不良学生的自我概念与防御方式关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淑芳;抑郁症患者掩饰与防御的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陆斯琦;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防御方式的人口学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家庭环境和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295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f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