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对偶像性别角色的注意偏向及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9 15:40
偶像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偶像的形象及人格特征对自我同一性尚未完成的青少年影响重大。目前,一些双性化乃至跨性别化的偶像形象引起了青少年的普遍关注。偶像性别角色是影响青少年性别角色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高中生作为青少年中的重要群体,对我国未来性别角色观发展变化的方向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实证研究探索高中生对偶像性别角色的注意偏向及外显内隐认同的特点,以了解目前偶像性别角色的逐渐变迁对青少年性别角色观的影响趋势,为青少年性别角色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研究一:实验材料搜集。采用小组头脑风暴法,专家评定法,确定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偶像的形象性别角色图片及人格性别角色特质词汇的组合,即“图片—词汇”组合为实验材料。研究二:注意偏向的研究。该实验采用改编的点探测注意范式,分别研究了典型化与双性化、典型化与跨性别化、双性化与跨性别化三种配对类型高中生的注意偏向特点。研究三:外显认同的研究。该实验采用AMP外显测量的研究范式,探求高中生对不同类型的偶像性别角色的外显认同特点。研究四:内隐认同的研究。该实验采用AMP内隐测量的研究范式,探求高中生对不...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偶像性别角色概述
1.1.1 偶像的概念及类型
1.1.2 性别角色概念及研究界定
1.1.3 性别角色的模式及及类型
1.1.4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1.1.5 偶像性别角色概念及类型
1.2 注意偏向概述
1.2.1 注意偏向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1.2.2 注意偏向的主要研究范式
1.2.3 国内外有关注意偏向的研究现状
1.3 认同概述
1.3.1 认同的概念界定
1.3.2 AMP范式在认同研究中的应用
1.3.3 性别角色认同
2 问题提出
2.1 研究创新之处
2.2 研究目的意义
2.3 研究思路
2.4 研究假设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一:确定偶像的性别角色类型并选出实验材料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1.2.1 被试选取
3.1.2.2 研究材料
3.1.2.3 研究程序
3.1.3 研究结果
3.1.3.1 偶像性别角色类型代表
3.1.3.2 偶像性别角色类型材料
3.2 研究二:偶像不同类型性别角色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方法
3.2.2.1 被试选取
3.2.2.2 实验材料
3.2.2.3 实验仪器
3.2.2.4 实验设计
3.2.2.5 实验程序
3.2.2.6 实验数据转换与处理
3.2.3 实验结果分析
3.2.4 讨论
3.3 研究三:偶像不同类型性别角色外显认同的实验研究
3.3.1 实验目的
3.3.2 实验方法
3.3.2.1 被试选取
3.3.2.2 实验材料
3.3.2.3 实验仪器
3.3.2.4 实验设计
3.3.2.5 实验程序
3.3.3 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3.3.4 讨论
3.4 研究四:偶像不同类型性别角色内隐认同的实验研究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方法
3.4.2.1 被试选取
3.4.2.2 实验材料
3.4.2.3 实验仪器
3.4.2.4 实验设计
3.4.2.5 实验程序
3.4.3 实验结果统计
3.4.4 讨论
3.5 综合讨论
3.5.1 总体讨论
3.5.2 未来研究方向
3.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J]. 刘电芝,黄会欣,贾凤芹,龚茜,黄颀,李霞. 心理学报. 2011(06)
[2]老年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发生阶段[J]. 陈传锋,李湘兰,胡珍玉. 心理科学. 2011(03)
[3]广泛性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J]. 杨智辉,王建平. 心理学报. 2011(02)
[4]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J]. 李翔宇,郑希付.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04)
[5]非临床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征——以词语和面孔表情为刺激材料的实验研究[J]. 甘淑珍,李国瑞. 心理科学. 2010(03)
[6]大学生内隐性别认同、自尊与性别内群体偏差的关系[J]. 唐艳超,吴明证,徐利平. 心理科学. 2010(02)
[7]大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研究——双性化与未分化个案的对比[J]. 徐振华,刘电芝,黄颀,刘金光,张姣,李宇青. 心理科学. 2010(01)
[8]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双性化现象[J]. 聂淼. 社会心理科学. 2008(Z1)
[9]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性别角色识别的比较研究[J]. 谭和平,昝飞. 心理科学. 2006(06)
[10]消极身体意象者的注意偏向研究进展[J]. 高笑,陈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03)
博士论文
[1]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 何小忠.苏州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青少年明星崇拜的相关研究[D]. 王萍.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07138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偶像性别角色概述
1.1.1 偶像的概念及类型
1.1.2 性别角色概念及研究界定
1.1.3 性别角色的模式及及类型
1.1.4 性别角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1.1.5 偶像性别角色概念及类型
1.2 注意偏向概述
1.2.1 注意偏向的概念及产生机制
1.2.2 注意偏向的主要研究范式
1.2.3 国内外有关注意偏向的研究现状
1.3 认同概述
1.3.1 认同的概念界定
1.3.2 AMP范式在认同研究中的应用
1.3.3 性别角色认同
2 问题提出
2.1 研究创新之处
2.2 研究目的意义
2.3 研究思路
2.4 研究假设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一:确定偶像的性别角色类型并选出实验材料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1.2.1 被试选取
3.1.2.2 研究材料
3.1.2.3 研究程序
3.1.3 研究结果
3.1.3.1 偶像性别角色类型代表
3.1.3.2 偶像性别角色类型材料
3.2 研究二:偶像不同类型性别角色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方法
3.2.2.1 被试选取
3.2.2.2 实验材料
3.2.2.3 实验仪器
3.2.2.4 实验设计
3.2.2.5 实验程序
3.2.2.6 实验数据转换与处理
3.2.3 实验结果分析
3.2.4 讨论
3.3 研究三:偶像不同类型性别角色外显认同的实验研究
3.3.1 实验目的
3.3.2 实验方法
3.3.2.1 被试选取
3.3.2.2 实验材料
3.3.2.3 实验仪器
3.3.2.4 实验设计
3.3.2.5 实验程序
3.3.3 实验结果统计分析
3.3.4 讨论
3.4 研究四:偶像不同类型性别角色内隐认同的实验研究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方法
3.4.2.1 被试选取
3.4.2.2 实验材料
3.4.2.3 实验仪器
3.4.2.4 实验设计
3.4.2.5 实验程序
3.4.3 实验结果统计
3.4.4 讨论
3.5 综合讨论
3.5.1 总体讨论
3.5.2 未来研究方向
3.6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J]. 刘电芝,黄会欣,贾凤芹,龚茜,黄颀,李霞. 心理学报. 2011(06)
[2]老年抑郁个体注意偏向的发生阶段[J]. 陈传锋,李湘兰,胡珍玉. 心理科学. 2011(03)
[3]广泛性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J]. 杨智辉,王建平. 心理学报. 2011(02)
[4]病理性网络使用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J]. 李翔宇,郑希付.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04)
[5]非临床社交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特征——以词语和面孔表情为刺激材料的实验研究[J]. 甘淑珍,李国瑞. 心理科学. 2010(03)
[6]大学生内隐性别认同、自尊与性别内群体偏差的关系[J]. 唐艳超,吴明证,徐利平. 心理科学. 2010(02)
[7]大学生性别角色形成研究——双性化与未分化个案的对比[J]. 徐振华,刘电芝,黄颀,刘金光,张姣,李宇青. 心理科学. 2010(01)
[8]从心理学角度浅析双性化现象[J]. 聂淼. 社会心理科学. 2008(Z1)
[9]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性别角色识别的比较研究[J]. 谭和平,昝飞. 心理科学. 2006(06)
[10]消极身体意象者的注意偏向研究进展[J]. 高笑,陈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03)
博士论文
[1]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 何小忠.苏州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青少年明星崇拜的相关研究[D]. 王萍.苏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0071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07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