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对认知和情绪冲突加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01 11:32
  研究目的:通过与未遭受心理虐待大学生相比,本研究考察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对大学生认知和情绪冲突加工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放565份《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用于筛选被试。根据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的阳性检出标准,最终选取心理虐待组被试30人,对照组被试33人。研究采用两个实验,使用词-面孔stroop范式研究分别对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的大学生认知冲突和情绪冲突进行评估。实验一为2(被试类型)×3(情绪面孔效价)×2(认知冲突类型)混合实验设计。实验二为2(被试类型)×2(情绪面孔效价)×2(情绪冲突类型)混合实验设计。研究结果:(1)实验一:以反应时为指标,认知冲突类型的主效应极其显著(F=77.895,p<0.001),认知冲突类型和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显著(F=4.766,p=0.010)。以正确率为反应指标,认知冲突类型主效应显著(F=8.504,p=0.005),被试类型与情绪效价、认知冲突类型的三者交互作用显著(F=3.469,p=0.035),表明心理虐待组对消极不一致判断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F=4.118,p=0.047)。(2)实验二:以反应时为指标,情绪冲突...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对认知和情绪冲突加工的影响


儿童心理虐待量表验证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图

图片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SD=0.31)的愉悦度差异显著,唤醒度差异不显著(见表2-7)。所有面孔图片均为黑白图片且亮度对比度一致。使用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将图片的大小处理为6.0cm×7.0cm,在E-prime软件中将“男性”“女性”字体统一放置在中央,字号的大小为48,颜色为黑色,练习阶段图片材料示例见图2-2。图2-2实验一刺激图片类型(以女性面孔为例)表2-6女性积极情绪图片和消极情绪图片的差异性检验结果(N=30)评价维度积极图片(N=30)消极图片(N=30)tp愉悦度6.55±0.582.67±0.29-32.2670.000唤醒度6.02±0.786.36±0.761.7530.085表2-7男性积极情绪图片和消极情绪图片的差异性检验结果(N=30)评价维度积极图片(N=30)消极图片(N=30)tp愉悦度6.20±0.732.56±0.31-25.120.000唤醒度6.20±0.656.58±0.891.9180.0602.1.3.3实验程序实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练习实验,第二部分为正式实验。练习实验部分共包括12个trails,其中一致条件、冲突条件各6个trails,在练习阶段,程序会对被试的判断进行反馈,以加强被试对实验的熟悉与了解。正式开始实验后,正误反馈不再出现。实验材料的呈现通过软件E-prime进行。整个实验程序共有180个trial,分为12个block(每个block有15个trail)。所有图片刺激以随机的方式呈现。实验开始向大学生提供指导语(黑色字体),指导语显示在屏幕

图片,面孔,女性,类型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SD=0.31)的愉悦度差异显著,唤醒度差异不显著(见表2-7)。所有面孔图片均为黑白图片且亮度对比度一致。使用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将图片的大小处理为6.0cm×7.0cm,在E-prime软件中将“男性”“女性”字体统一放置在中央,字号的大小为48,颜色为黑色,练习阶段图片材料示例见图2-2。图2-2实验一刺激图片类型(以女性面孔为例)表2-6女性积极情绪图片和消极情绪图片的差异性检验结果(N=30)评价维度积极图片(N=30)消极图片(N=30)tp愉悦度6.55±0.582.67±0.29-32.2670.000唤醒度6.02±0.786.36±0.761.7530.085表2-7男性积极情绪图片和消极情绪图片的差异性检验结果(N=30)评价维度积极图片(N=30)消极图片(N=30)tp愉悦度6.20±0.732.56±0.31-25.120.000唤醒度6.20±0.656.58±0.891.9180.0602.1.3.3实验程序实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练习实验,第二部分为正式实验。练习实验部分共包括12个trails,其中一致条件、冲突条件各6个trails,在练习阶段,程序会对被试的判断进行反馈,以加强被试对实验的熟悉与了解。正式开始实验后,正误反馈不再出现。实验材料的呈现通过软件E-prime进行。整个实验程序共有180个trial,分为12个block(每个block有15个trail)。所有图片刺激以随机的方式呈现。实验开始向大学生提供指导语(黑色字体),指导语显示在屏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抑郁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 高毓清,张广清,于洪苏,隋础阳,吴天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03)
[2]童年期虐待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魏华,段海岑,周宗奎,平凡,丁倩.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0(01)
[3]童年期心理虐待经历与大学生手机成瘾:自尊和心理弹性的作用[J]. 李羽萱,柴晓运,刘勤学,林丹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9(03)
[4]儿童心理虐待与行为问题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 刘文,车翰博,刘方,于腾旭.  中国特殊教育. 2019(05)
[5]心理虐待对儿童自我意识、行为和情绪的影响[J]. 潘辰,管冰清,罗学荣,邓云龙.  中国卫生产业. 2019(12)
[6]高中生心理虐待与孤独感及自我隐瞒的中介作用[J]. 程浩,刘爱书,吴晗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8(05)
[7]心理虐待对儿童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J]. 刘文,刘方,陈亮.  心理科学. 2018(01)
[8]童年期虐待对执行功能认知灵活性的影响(综述)[J]. 王湃,刘爱书.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7(03)
[9]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网络欺负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J]. 金童林,陆桂芝,张璐,范国沛,李肖肖.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2)
[10]情绪影响冲突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J]. 马建苓,刘畅,符明秋.  心理科学进展. 2017(01)

硕士论文
[1]童年期心理虐待对负性情绪记忆定向遗忘的影响[D]. 安莹.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
[2]童年期受心理虐待大学生情绪认知偏向的特点[D]. 张玮琦.河南大学 2019
[3]情感忽视儿童矛盾冲突任务的P300研究[D]. 杨卫卫.新乡医学院 2019
[4]儿童期心理虐待对情绪面孔负性认知偏向的影响[D]. 王耀梅.鲁东大学 2018
[5]童年期受虐待经历对情绪记忆的影响[D]. 周梦薇.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
[6]词—面孔stroop范式中的情绪冲突效应研究[D]. 赵丽霞.山西师范大学 2017
[7]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情绪冲突与认知冲突加工的特点[D]. 刘娟.河南大学 2017
[8]小学生情绪表情识别特点及其与情绪词掌握量的关系研究[D]. 王细燕.江西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12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12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6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