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染病模型的恐慌情绪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1 14:38
针对突发事件下群体恐慌情绪影响群体行为反应问题,根据现实恐慌情绪特点,结合心理学人格特征理论,将复杂群体分为松弛型群体和急躁型群体,借鉴传统传染病SIR传播模型,引入群体与环境的影响因素κ,建立恐慌情绪传播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急躁群体的感染和恢复过程比较强烈,而松弛群体情绪比较稳定,恐慌情绪恢复较为缓慢;感染率对恐慌情绪传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提升恐慌情绪传播速度,另一方面增加群体情绪恢复能力;恢复率的提升加快恐慌情绪的传播,同时有效降低恐慌程度;增加接触率能够促进恐慌情绪传播,提升恐慌程度.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9,39(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3三类群体变化图
图5感染率A对恐慌情绪群体J的影响??(Figure?5?Effect?of?infection?入?on?panic?group??图6感染率对恢复群体丑的影响??(Figure?6?Effect?of?infection?入?on?emo???tional?recovery?i?)??图3三类群体变化图?图4?A松弛群体与J2急躁群体??恐慌情绪变化图??(Figure?3?Three?groups?of?population?changes)?(Figure?4?Ii?group?and?I2?group?panic?changes)??3.2影响因素分析??考虑到恐慌情绪传播模型的主要参数为感染率A、接触率久恢复率7,笔者将对这三??个参数进行分析,探究参数对恐慌情绪传播的影响.??1)感染率对恐慌情绪传播的影响??当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越高,个体被激发的恐慌情绪状态越严重,恐慌情绪传播的概率??也越高.如图5,当感染率从0.04、0.08、0.12、0.16到0.2逐渐增大时,恐慌情绪感染者数量峰??值增多,从441到653人大幅度得上升,同时恐慌群体峰值所对应的时间从8分钟剧降到5??分钟,表明恐慌情绪的传播速度不断增长.由此可知恐慌人群的感染率不断增大时,恐慌情??绪在个体之间传播更快、更有效,整个群体的恐慌情绪的强度增强,群体感染更为凸显.??200??100??30?40?50??时间:^??时间:1??p=5/mm??900??800??4期?陈卫明等:基于传染病模型的恐慌情绪研究?633??波动比较大,感染较为强烈,但同样恢复较为迅速,而松弛群体情绪比较稳定,但是一旦进入??恐慌
634??系统科学与数学??39卷??图7群体间恢复率7对恐慌情绪群体J的影响??(Figure?7?Effect?of?inter-group?recovery?rate?7?on?panic?group?I)??由图8与图9对比可知,随着群体恢复率的提升,松弛群体达到的峰值远远低于急躁群??体,急躁群体到达峰值所需要的时间低于松弛群体.这表明随着恢复率的提升,群体的突变??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提高,有利于群体情绪的适应,松弛群体本身稳定的适应能力减缓恐慌??传播,而急躁群体本身的不稳定性相对于松弛群体促进恐慌的蔓延.??由图6可知,在感染率由0.04到0.2不断增大,情绪恢复群体i?⑷达到平衡所需时间逐??渐减小,表明在高接触感染率的状况下,群体之间情绪传播更为频繁,群体间的接触能够缓??解恐慌情绪的增长,因而促进群体内情绪的恢复,通过图5和图6可知:感染率的提升一方??面增加恐慌情绪传播速度,促进恐慌情绪传播;另一方面加快群体内的恐慌情绪的传播,促??进群体情绪的交流,进而抑制恐慌情绪的蔓延.??2)恢复率对恐慌情绪传播的影响??在公共事件下,个体恐慌情绪不会长时间的持续下去,个体有自我情绪调节的功能,在??个体自我调节中维持人群情绪的恢复和稳定.由图7可知,当恢复率7?=?0时,群体间的恐??慌情绪会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平衡,这表明在突变环境复杂且难以适应的情况下,群体??恐慌情绪的变化不受控制,逐渐达到最大化.但随着群体恢复率7的不断增加,恐慌群体峰??值不断减少,其峰值对应的时间点有所减少.表明提升群体间的恢复率在短时间内加快恐慌??情绪的传播,但是由于恢复率的提升,群体交流增多,其恐慌的程度显著降低.??
本文编号:3029262
【文章来源】: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9,39(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3三类群体变化图
图5感染率A对恐慌情绪群体J的影响??(Figure?5?Effect?of?infection?入?on?panic?group??图6感染率对恢复群体丑的影响??(Figure?6?Effect?of?infection?入?on?emo???tional?recovery?i?)??图3三类群体变化图?图4?A松弛群体与J2急躁群体??恐慌情绪变化图??(Figure?3?Three?groups?of?population?changes)?(Figure?4?Ii?group?and?I2?group?panic?changes)??3.2影响因素分析??考虑到恐慌情绪传播模型的主要参数为感染率A、接触率久恢复率7,笔者将对这三??个参数进行分析,探究参数对恐慌情绪传播的影响.??1)感染率对恐慌情绪传播的影响??当公共事件的危害程度越高,个体被激发的恐慌情绪状态越严重,恐慌情绪传播的概率??也越高.如图5,当感染率从0.04、0.08、0.12、0.16到0.2逐渐增大时,恐慌情绪感染者数量峰??值增多,从441到653人大幅度得上升,同时恐慌群体峰值所对应的时间从8分钟剧降到5??分钟,表明恐慌情绪的传播速度不断增长.由此可知恐慌人群的感染率不断增大时,恐慌情??绪在个体之间传播更快、更有效,整个群体的恐慌情绪的强度增强,群体感染更为凸显.??200??100??30?40?50??时间:^??时间:1??p=5/mm??900??800??4期?陈卫明等:基于传染病模型的恐慌情绪研究?633??波动比较大,感染较为强烈,但同样恢复较为迅速,而松弛群体情绪比较稳定,但是一旦进入??恐慌
634??系统科学与数学??39卷??图7群体间恢复率7对恐慌情绪群体J的影响??(Figure?7?Effect?of?inter-group?recovery?rate?7?on?panic?group?I)??由图8与图9对比可知,随着群体恢复率的提升,松弛群体达到的峰值远远低于急躁群??体,急躁群体到达峰值所需要的时间低于松弛群体.这表明随着恢复率的提升,群体的突变??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提高,有利于群体情绪的适应,松弛群体本身稳定的适应能力减缓恐慌??传播,而急躁群体本身的不稳定性相对于松弛群体促进恐慌的蔓延.??由图6可知,在感染率由0.04到0.2不断增大,情绪恢复群体i?⑷达到平衡所需时间逐??渐减小,表明在高接触感染率的状况下,群体之间情绪传播更为频繁,群体间的接触能够缓??解恐慌情绪的增长,因而促进群体内情绪的恢复,通过图5和图6可知:感染率的提升一方??面增加恐慌情绪传播速度,促进恐慌情绪传播;另一方面加快群体内的恐慌情绪的传播,促??进群体情绪的交流,进而抑制恐慌情绪的蔓延.??2)恢复率对恐慌情绪传播的影响??在公共事件下,个体恐慌情绪不会长时间的持续下去,个体有自我情绪调节的功能,在??个体自我调节中维持人群情绪的恢复和稳定.由图7可知,当恢复率7?=?0时,群体间的恐??慌情绪会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平衡,这表明在突变环境复杂且难以适应的情况下,群体??恐慌情绪的变化不受控制,逐渐达到最大化.但随着群体恢复率7的不断增加,恐慌群体峰??值不断减少,其峰值对应的时间点有所减少.表明提升群体间的恢复率在短时间内加快恐慌??情绪的传播,但是由于恢复率的提升,群体交流增多,其恐慌的程度显著降低.??
本文编号:3029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029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