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神经质的影响因素及其底层的神经遗传学机制

发布时间:2021-04-22 20:07
  神经质是特质类人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情绪的稳定性,其不仅具有一定的先天遗传基础,还会受到后天环境,特别是个体成长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神经质人格会影响个体对事物的感知,高神经质的个体更容易体验到负性情绪刺激,也对压力事件更加敏感。神经质人格也是罹患许多常见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因此,全面深入地考察神经质人格的成因,挖掘神经质人格的遗传和大脑结构的潜在机制,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以及日后神经质相应的情绪障碍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直以来,神经质是人格领域研究的热点,学者们试图从各个层面来理解神经质人格的个体差异。就心理认知水平而言,研究发现高神经质的个体即使面对相同的刺激,也更容易诱发负性情绪,他们的幸福感显著较低,对于压力事件更加敏感,且也存在较多的身心健康问题。就遗传因素而言,双生子研究发现遗传因素能够解释神经质人格总变异的41%-61%,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了神经质人格与许多遗传位点的变异之间关系密切,且候选基因的研究也证实了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在神经质人格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就后天环境而言,个体成长的家庭环境对于神经质人格的塑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神经质人格的理论基础
    1.2 神经质人格的遗传基础
    1.3 环境因素对神经质人格塑造的影响
    1.4 神经质人格的大脑机制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方案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框架
        2.2.1 研究一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对神经质人格的影响
        2.2.2 研究二遗传因素影响神经质人格的神经机制
        2.2.3 研究三遗传因素对大脑结构的纵向影响
    2.3 研究的创新点
3 研究一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对神经质人格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遗传数据的采集与质量控制
        3.2.3 神经质人格的测量
        3.2.4 家庭环境的测量
        3.2.5 神经质的多基因风险分数的计算
        3.2.6 统计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神经质的多基因风险分数显著预测神经质人格得分
        3.3.2 家庭环境与神经质人格之间的相关
        3.3.3 家庭环境调节多基因风险分数与神经质人格之间的关系
    3.4 讨论
4 研究二遗传因素影响神经质人格的神经机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被试
        4.2.2 核磁共振结构影像数据的采集
        4.2.3 结构影像数据的处理
        4.2.4 评估遗传风险及神经质人格得分
        4.2.5 统计分析
    4.3 研究结果
        4.3.1 神经质的多基因风险分数显著预测神经质人格
        4.3.2 皮层厚度部分中介神经质的多基因风险分数与神经质人格的关系
    4.4 讨论
5 研究三遗传因素对大脑结构的纵向影响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试
        5.2.2 纵向结构影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5.2.3 统计分析
    5.3 研究结果
        5.3.1 纵向脑区皮层厚度的改变
        5.3.2 神经质的多基因风险分数与一年后大脑皮层厚度及改变量的关系
        5.3.3 神经质相关基因的富集分析
    5.4 讨论
6 总讨论与结论
    6.1 总讨论
        6.1.1 遗传和家庭环境对神经质人格的影响
        6.1.2 神经质人格的神经遗传学机制
    6.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6.3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拖延的认知神经机制与基因:行为-脑-基因的多角度研究[J]. 张顺民,冯廷勇.  心理科学进展. 2017(03)
[2]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TIC Disorder with Family Factors[J]. LI Rui,WANG Liqun,MA Chunxia,MA Lixian.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05)
[3]高中生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研究[J]. 武丽平,杨楹,张金玲.  精神医学杂志. 2015(01)
[4]家庭功能与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的关系[J]. 邓丽芳,郑日昌.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3(02)
[5]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的大五人格特点[J]. 朱相华,王成东,周勤,乔娟,耿德勤,李娇.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07)
[6]家庭环境、父母监控、自我控制与青少年犯罪[J]. 屈智勇,邹泓.  心理科学. 2009(02)
[7]5-羟色胺转运体及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交互作用与人格的关联性研究[J]. 樊珍,杨红,任燕,王彦芳,仇丽霞,宋丽萍,张克让.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8 (09)
[8]562名中小学生家庭互动状况及相关因素[J]. 郑秀瑾,张晓丹,宫郑,洪宝瑟,李海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12)
[9]611名青少年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关系探讨[J]. 陈艳,时秋芳,古桂雄.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07(05)
[10]262名初中生家庭环境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 焦奇岭,彭海芹.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07)

博士论文
[1]神经质人格特质的神经基础及其影响因素[D]. 杨军义.西南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体质指数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基础及其影响因素[D]. 朱星星.西南大学 2019
[2]大学生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情绪调节方式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丽霞.西南大学 2016
[3]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家庭环境及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D]. 张喜艳.中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543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1543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