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虐待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11 03:03
<正>自传体记忆指个体经历的生活事件和个人信息的记忆,是自我记忆系统的核心部分[1]。自传体记忆分为具体记忆和概括记忆,具体记忆是指对发生在某个具体时间、地点,且持续时间不超过1 d的具体事件的记忆;概括记忆则是指对没有具体的时间、持续时间超过1 d的事件(扩展记忆)或是一段时间内反复发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0,41(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童年期虐待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
2 童年期受虐个体OGM产生的机制
2.1 情绪情感机制———情绪调节假说
2.2 认知资源机制———执行功能受损假说
2.3 自我调节机制———捕获和反刍、功能性回避和执行控制受损模型
3 童年期受虐个体OGM的影响因素
3.1 童年期虐待类型
3.2 年龄
3.3 创伤相关的精神病理学
4 童年期受虐个体OGM的干预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抑郁症患者的自我异常[J]. 朱贺,刘爱书,刘明慧.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9 (02)
[2]抑郁症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J]. 冯正直,刘可愚. 重庆医学. 2017(25)
[3]儿童期受虐经历与抑郁的元分析[J]. 于增艳,赵阿勐,刘爱书. 心理学报. 2017(01)
[4]童年期虐待认知中的“假阴性错误”——特点、机制及影响[J]. 刘天牧,刘爱书.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1)
[5]儿童期虐待对抑制控制功能的影响及其脑机制[J]. 张桃娟,刘爱书.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3)
[6]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关系:希望的调节作用[J]. 李涛,冯菲. 中国特殊教育. 2014(02)
[7]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产生的机制[J]. 李力红,高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本文编号:3223675
【文章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0,41(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1 童年期虐待对自传体记忆的影响
2 童年期受虐个体OGM产生的机制
2.1 情绪情感机制———情绪调节假说
2.2 认知资源机制———执行功能受损假说
2.3 自我调节机制———捕获和反刍、功能性回避和执行控制受损模型
3 童年期受虐个体OGM的影响因素
3.1 童年期虐待类型
3.2 年龄
3.3 创伤相关的精神病理学
4 童年期受虐个体OGM的干预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抑郁症患者的自我异常[J]. 朱贺,刘爱书,刘明慧.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9 (02)
[2]抑郁症过度概括化自传体记忆[J]. 冯正直,刘可愚. 重庆医学. 2017(25)
[3]儿童期受虐经历与抑郁的元分析[J]. 于增艳,赵阿勐,刘爱书. 心理学报. 2017(01)
[4]童年期虐待认知中的“假阴性错误”——特点、机制及影响[J]. 刘天牧,刘爱书. 中国特殊教育. 2017(01)
[5]儿童期虐待对抑制控制功能的影响及其脑机制[J]. 张桃娟,刘爱书. 中国特殊教育. 2016(03)
[6]自传记忆具体性与抑郁关系:希望的调节作用[J]. 李涛,冯菲. 中国特殊教育. 2014(02)
[7]自传体记忆过度概括化产生的机制[J]. 李力红,高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本文编号:3223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2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