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中的Proteus效应:化身对羞怯个体线上人际互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19 08:11
虚拟世界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数字化、网络化、互动化和虚拟化为主要标志。随着虚拟世界的迅速发展,虚拟环境中的人际互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互动方式。虚拟人际互动与面对面(FtF)的人际互动有所不同,用户往往需要借助于虚拟的自我呈现。化身(avatar),也被称为“虚拟人”,是虚拟环境中的一种重要的自我呈现方式,用户往往会通过化身参与到线上互动中。化身的特点会有意无意间影响到用户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这被称为Proteus效应。近年来,有研究者围绕着虚拟世界中的Proteus效应进行了一些研究,初步考察了Proteus效应的影响因素以及它对个体造成的多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基于这些研究事实,有研究者对Proteus效应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理论建构。这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可以为国内学者开展虚拟世界中心理现象的探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但总体来说,不管是实证研究还是理论建构,对Proteus效应的已有研究仍然相对匮乏,且不够深入。羞怯是个体在人际交往情境中体验到的一种紧张焦虑感,并伴随行为上的抑制或回避。羞怯个体的自身特点使得他们更具“线上社会互动偏好”,他们更倾向于进入虚拟世界中参...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调节变量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修订和信效度[J]. 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牛雅娟,童永胜,杨少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10)
[2]虚拟社会心理学:现实,探索及意义[J]. 彭凯平,刘钰,曹春梅,张伟.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7)
[3]青少年的同一性实验:网络环境的视角[J]. 柴晓运,龚少英.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3)
[4]电子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的本质:角色与去角色[J]. 屈勇. 社会心理科学. 2009(01)
[5]大学生羞怯问题研究[J]. 王倩倩,王鹏,韩磊,宫瑞莹,高峰强. 心理科学. 2009(01)
[6]高、低强迫症状个体的词语再认差异[J]. 钟杰,谭洁清,匡海彦. 心理学报. 2005(06)
[7]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 心理学报. 2005(02)
硕士论文
[1]后现代视阈下的角色扮演[D]. 邓淑贞.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37448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调节变量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的修订和信效度[J]. 李献云,费立鹏,张亚利,牛雅娟,童永胜,杨少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10)
[2]虚拟社会心理学:现实,探索及意义[J]. 彭凯平,刘钰,曹春梅,张伟.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7)
[3]青少年的同一性实验:网络环境的视角[J]. 柴晓运,龚少英.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3)
[4]电子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的本质:角色与去角色[J]. 屈勇. 社会心理科学. 2009(01)
[5]大学生羞怯问题研究[J]. 王倩倩,王鹏,韩磊,宫瑞莹,高峰强. 心理科学. 2009(01)
[6]高、低强迫症状个体的词语再认差异[J]. 钟杰,谭洁清,匡海彦. 心理学报. 2005(06)
[7]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 心理学报. 2005(02)
硕士论文
[1]后现代视阈下的角色扮演[D]. 邓淑贞.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374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23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