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回忆过去事件的认知评价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情绪的中介作用

发布时间:2021-08-01 05:23
  为研究回忆过去事件的认知评价、情绪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以171名在读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高考这一共同发生的事件作为回忆内容,控制情绪前测、生命意义感前测、性别和高考距今时间(年)的影响后,探究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积极认知评价影响生命意义感和消极认知评价影响生命意义感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积极情绪在积极认知评价影响生命意义感中有显著中介作用;2)积极情绪在消极认知评价影响生命意义感中有显著中介作用; 3)消极情绪对生命意义感无显著影响。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55(05)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回忆过去事件的认知评价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情绪的中介作用


认知评价影响情绪和生命意义感的理论模型

模型图,操作化,模型,生命意义


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假设4:消极情绪在消极认知评价和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2方法2.1研究对象以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问卷星”为平台,随机选取的被试均为在校大学生。为了大致平衡考生对高考成绩的满意程度,参与研究的学校涵盖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和大专等各层次院校。发放问卷前,参照已有研究发现积极的认知方式,即沉浸反刍会通过积极情绪影响生命意义感,显著的相关系数为r=0.35,f2=0.14[23]。本文使用G*Power3.1.9.2中F检验的多重线性回归中的固定效应模型[36],并调整参数α=0.05,1β=0.80,检验图2操作化模型中的预测量为2个自变量,总预测量为7个(包括5个控制变量),计算得到有效被试量为68人,F=3.15。我们共发放问卷179份,对收集的问卷进行筛查,删除在回忆启动中字数少于100字的或乱填写无意义字符或大量重复字符的被试,最终获得171份有效数据,问卷有效率为95.53%。有效被图2操作化模型Fig.2Operationalmodel

结构方程模型,生命意义,认知评价,积极情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5卷第5期2019年9月982*表示相关性在0.05水平上显著,**表示相关性在0.01水平上显著;Bootstrapping的结果基于5000次自抽样次数;下同图3初始的结构方程模型Fig.3Initialpathdiagramforstructuralequationmodel表2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Table2Thefitnessofstructuralequationmodel模型χ2dfχ2/dfRMSEATLICFI拟合标准1~3<0.1>0.9>0.9初始模型41.181211.9610.0750.9720.968修改模型115.721303.8570.1290.8940.882模型改变74.5409自由度df=9和p=0.0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16.919,因此接受修改模型。修改模型发现,在控制性别、高考距今时间(年)、积极情绪前测、消极情绪前测和高考满意度后,积极认知评价和消极认知评价可同时通过积极情绪显著预测生命意义感。积极情绪在积极认知评价影响生命意义感中的中介效应显著,p=0.063,效应值=0.024,CI=[0.006,0.061],积极情绪在消极认知影响生命意义感中的中介效应显著,p=0.057,效应值=0.017,CI=[0.127,0.009]。但是,消极情绪无法预测生命意义感,p=0.129,t=0.068,CI=[0.156,0.020]。积极认知评价和消极认知评价都可以通过积极情绪预测生命意义感,都不能通过消极情绪预测生命意义感。4讨论4.1回忆过去事件时,认知评价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回忆事件的积极认知评价可以影响生命意义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即积极认知评价可以显著预测生命意义感[23,46],也有研究发现每天发生的积极事件的数量可以预测每天的生命意义感[30]。积极认知评价和消极认知评价之间不仅存在高相关,还都能独自预测主观幸福感和抑郁[47]。本研究还发现认知评价可以通过积极情绪影响生命意义感。已有研究证实积极情绪是生命意义感的来源,积极情绪的变化是回忆能够改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事件认知与生命意义关系的日记式追踪研究[J]. 张姝玥,许燕.  中国特殊教育. 2013(11)
[2]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 刘思斯,甘怡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06)
[3]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J]. 黄丽,杨廷忠,季忠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01)



本文编号:3314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14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4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