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的差异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1 22:39
拖延行为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它的存在影响了很多人的学习与工作的效率。作为拖延行为主体的拖延者,他们身上的各种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就是以大学生拖延者作为被试来探究不同类型拖延者的时间贴现特性。时间贴现是一个来自经济学的概念,后来被学者引入到心理学领域。所谓的时间贴现,它是一种个体低估未来时间点上的价值的心理现象,或者说它是个体对某个事件所进行的主观评估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的心理现象。本文主要包括了两个研究。研究一主要是修订《唤醒型拖延量表》与《回避型拖延量表》,然后利用这两个量表对大学生整体的拖延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二中利用研究一修订的两量表筛选出唤醒型拖延者、回避型拖延者与非拖延者作为研究二的研究对象。研究二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了大学生群体身上时间贴现的数量效应、间隔效应与领域特异性的显现情况,并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些效应在两种不同类型拖延者及非拖延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在整个研究二中都是利用选择法来确定未来获益的主观价值点,事件贴现的实验操作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的。获得主观价值点后利用时间贴现的简单双曲线方程计算出表示单位时间内贴现程度的时间贴现率...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拖延现象研究综述
1.2.1.1 拖延的概念
1.2.1.2 拖延的分类
1.2.1.3 拖延的原因
1.2.2 时间贴现研究综述
1.2.2.1 时间贴现的概念
1.2.2.2 时间贴现的性质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
2.1 问题的提出
2.2 研究构想
2.2.1 总体研究框架
2.2.2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第三章 拖延量表的修订及大学生拖延现状调查
3.1 研究目的及假设
3.2 研究对象与工具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2.2.1 量表的翻译与校正
3.2.2.2 量表信度检验
3.2.2.3 量表效度检验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结果
3.4.1 大学生拖延现状
3.4.2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3.4.3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在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3.4.4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3.4.5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人口变量的交互效应检验
3.5 分析与讨论
3.5.1 大学生拖延现状分析
3.5.2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3.5.3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
3.5.4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的时间贴现差异性研究
4.1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的时间贴现的间隔效应与数量效应研究
4.1.1 研究目的与假设
4.1.2 研究方法
4.1.2.1 实验对象
4.1.2.2 实验材料
4.1.2.3 实验设计
4.1.2.4 实验程序
4.1.3 研究结果
4.1.3.1 大学生时间贴现的整体情况
4.1.3.2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的数量效应
4.1.3.3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的间隔效应
4.1.4 分析与讨论
4.1.4.1 大学生时间贴现的整体情况分析
4.1.4.2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的数量效应分析
4.1.4.3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的间隔效应分析
4.2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的时间贴现的领域特异性研究
4.2.1 研究目的与假设
4.2.2 研究方法
4.2.2.1 研究对象
4.2.2.2 实验材料
4.2.2.3 实验设计
4.2.2.4 实验程序
4.2.3 研究结果
4.2.3.1 大学生群体时间贴现的领域特异性整体情况
4.2.3.2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领域特异性情况
4.2.4 分析与讨论
4.2.4.1 大学生群体时间贴现的领域特异性整体情况分析
4.2.4.2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领域特异性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总讨论
5.1 研究的效度讨论
5.1.1 研究方法及工具
5.1.2 被试及数据处理
5.2 研究的主要发现
5.2.1 大学生拖延的整体情况
5.2.2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的时间贴现情况
5.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3.1 本研究的创新
5.3.2 本研究的不足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时间贴现的分段性[J]. 何嘉梅,黄希庭,尹可丽,罗扬眉. 心理学报. 2010(04)
[2]拖延研究述评[J]. 蒙茜,郑涌.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硕士论文
[1]应对方式对特质焦虑与学业拖延关系影响的研究[D]. 朱雪琴.江西师范大学 2010
[2]获得与损失情境下预期情绪与背景情绪对延迟折扣的影响[D]. 魏欣.西南大学 2010
[3]大学生学习拖延及干预研究[D]. 李洋.天津大学 2010
[4]中学生学业拖延及班级环境对其的影响[D]. 潘利若.河南大学 2009
[5]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类型比较及干预研究[D]. 徐丹丹.江西师范大学 2009
[6]反事实思维、成就动机和拖延的关系[D]. 乔琨.首都师范大学 2008
[7]初中生学习拖延现状、原因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 王国燕.南京师范大学 2008
[8]大学生学业拖沓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D]. 赵婉黎.西南大学 2007
[9]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 陈保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7
[10]大学生拖延行为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 包翠秋.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16371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拖延现象研究综述
1.2.1.1 拖延的概念
1.2.1.2 拖延的分类
1.2.1.3 拖延的原因
1.2.2 时间贴现研究综述
1.2.2.1 时间贴现的概念
1.2.2.2 时间贴现的性质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
2.1 问题的提出
2.2 研究构想
2.2.1 总体研究框架
2.2.2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第三章 拖延量表的修订及大学生拖延现状调查
3.1 研究目的及假设
3.2 研究对象与工具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2.2.1 量表的翻译与校正
3.2.2.2 量表信度检验
3.2.2.3 量表效度检验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结果
3.4.1 大学生拖延现状
3.4.2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3.4.3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在专业上的差异检验
3.4.4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在年级上的差异检验
3.4.5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人口变量的交互效应检验
3.5 分析与讨论
3.5.1 大学生拖延现状分析
3.5.2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3.5.3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
3.5.4 唤醒型拖延与回避型拖延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的时间贴现差异性研究
4.1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的时间贴现的间隔效应与数量效应研究
4.1.1 研究目的与假设
4.1.2 研究方法
4.1.2.1 实验对象
4.1.2.2 实验材料
4.1.2.3 实验设计
4.1.2.4 实验程序
4.1.3 研究结果
4.1.3.1 大学生时间贴现的整体情况
4.1.3.2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的数量效应
4.1.3.3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的间隔效应
4.1.4 分析与讨论
4.1.4.1 大学生时间贴现的整体情况分析
4.1.4.2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的数量效应分析
4.1.4.3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的间隔效应分析
4.2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的时间贴现的领域特异性研究
4.2.1 研究目的与假设
4.2.2 研究方法
4.2.2.1 研究对象
4.2.2.2 实验材料
4.2.2.3 实验设计
4.2.2.4 实验程序
4.2.3 研究结果
4.2.3.1 大学生群体时间贴现的领域特异性整体情况
4.2.3.2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领域特异性情况
4.2.4 分析与讨论
4.2.4.1 大学生群体时间贴现的领域特异性整体情况分析
4.2.4.2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时间贴现领域特异性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总讨论
5.1 研究的效度讨论
5.1.1 研究方法及工具
5.1.2 被试及数据处理
5.2 研究的主要发现
5.2.1 大学生拖延的整体情况
5.2.2 大学生不同类型拖延者的时间贴现情况
5.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3.1 本研究的创新
5.3.2 本研究的不足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时间贴现的分段性[J]. 何嘉梅,黄希庭,尹可丽,罗扬眉. 心理学报. 2010(04)
[2]拖延研究述评[J]. 蒙茜,郑涌.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硕士论文
[1]应对方式对特质焦虑与学业拖延关系影响的研究[D]. 朱雪琴.江西师范大学 2010
[2]获得与损失情境下预期情绪与背景情绪对延迟折扣的影响[D]. 魏欣.西南大学 2010
[3]大学生学习拖延及干预研究[D]. 李洋.天津大学 2010
[4]中学生学业拖延及班级环境对其的影响[D]. 潘利若.河南大学 2009
[5]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类型比较及干预研究[D]. 徐丹丹.江西师范大学 2009
[6]反事实思维、成就动机和拖延的关系[D]. 乔琨.首都师范大学 2008
[7]初中生学习拖延现状、原因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D]. 王国燕.南京师范大学 2008
[8]大学生学业拖沓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D]. 赵婉黎.西南大学 2007
[9]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 陈保华.华东师范大学 2007
[10]大学生拖延行为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 包翠秋.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16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1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