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心理论文 >

自我聚焦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抽离与正念的调节作用

发布时间:2021-08-16 12:42
  本文旨在探讨抽离和正念在自我聚焦对社交焦虑影响关系中的作用。两个研究分别采用相关法和实验法,探究自我聚焦内容(冗思、正念)和反思方式(浸入、抽离)对社交焦虑的交互影响。结果:问卷数据显示,抽离在自我聚焦注意影响社交焦虑的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无论低抽离倾向还是高抽离倾向,自我聚焦注意都能预测社交焦虑,抽离在低自我聚焦注意对社交焦虑的影响中具有更强的缓冲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聚焦内容与反思方式两者交互作用于社交焦虑,浸入-聚焦冗思内容引发最强的社交焦虑,抽离-聚焦正念内容引发最弱的社交焦虑。结论:抽离和聚焦正念内容都最能有效缓解自我聚焦对社交焦虑的不良影响。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 2020,43(01)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自我聚焦对社交焦虑的影响:抽离与正念的调节作用


自我抽离对自我聚焦注意与社交焦虑关系的作用

社交焦虑,描述统计,内容


对聚焦与反思书写任务前后测社交焦虑感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前测社交焦虑无显著差异(F=1.16,p>.05);后测社交焦虑差异显著(F=72.60,p<.01,η2=.72)。对前后测社交焦虑感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浸入-聚焦正念内容组的前后测(M=7.05,SD=.72;M=7.14,SD=.71)无显著差异,t=-.49,p>.05;其余三组差异均显著:浸入-聚焦冗思内容组的后测社交焦虑感(M=7.95,SD=.95)显著高于前测(M=7.00,SD=.76),t=-4.28,p<.01;抽离-聚焦正念内容组的后测社交焦虑感(M=4.09,SD=1.07)显著低于前测(M=7.36,SD=.95),t=15.59,p<.01;抽离-聚焦冗思内容组的后测社交焦虑感(M=6.18,SD=.91)显著低于前测(M=7.32,SD=.78),t=7.51,p<.01。

社交焦虑,交互作用,内容,方式


以反思方式和聚焦内容为自变量,以个体的社交焦虑后测分数减去前测分数得到的社交焦虑差值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反思方式主效应显著,F(1,20)=197.13,p<.01,η2=.70;关注内容主效应显著,F(1,20)=59.63,p<.01,η2=.42;反思方式与关注内容交互效应显著,F(1,20)=10.73,p<.01,η2=.11。对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浸入-聚焦正念组(M=.09,SD=.87)的社交焦虑感差值显著高于抽离-聚焦正念组(M=-3.27,SD=.99)(p<.01);浸入-聚焦冗思组(M=0.95,SD=1.05)显著高于抽离-聚焦冗思组(M=-1.14,SD=.71)(p<.01);浸入-聚焦冗思组显著高于浸入-聚焦正念组(p<.01),抽离-聚焦冗思组要显著高于抽离-聚焦正念组(p<.01)。即浸入组与抽离组相比,感受到的社交焦虑感更强,聚焦冗思与正念相比,感受到的社交焦虑感更强。浸入-聚焦冗思感受到的社交焦虑感最强,抽离-聚焦正念感受到的社交焦虑感觉最弱,与假设相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关注与社交焦虑:负面评价恐惧的中介与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J]. 李昳,陆桂芝,李勇.  心理科学. 2018(05)
[2]大学生特质正念与抑郁情绪:经验回避和冗思的链式中介作用[J]. 刘慧琴,吴希林,邓云龙.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3)
[3]正念冥想对焦虑症状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元分析[J]. 任志洪,张雅文,江光荣.  心理学报. 2018(03)
[4]正念研究的分歧:概念与测量[J]. 段文杰.  心理科学进展. 2014(10)
[5]正念训练干预冗思的作用机制探析[J]. 唐海波,罗黄金,张现利,赵龙.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06)
[6]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 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谭谦宝.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0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自我关注水平对社交焦虑程度的影响[D]. 郑丹莹.江西师范大学 2016
[2]自我距离对自信的影响研究[D]. 李松桃.西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345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45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