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9-17 09:02
价值驱动注意捕获是近年来心理学注意选择领域的热门课题。早前关于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空间注意维度展开,研究成果丰硕,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尝试着探讨时间维度上的价值驱动注意捕获过程中价值效价、奖励幅度以及奖励敏感性是如何产生影响的。本研究选取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两个RSVP实验对价值驱动注意捕获效应、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一通过金钱的得与失操纵了奖励与惩罚情境,考察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效价还是动机性意义;研究二基于奖励敏感性的个体差异,考察不同奖励幅度对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的影响。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奖励与惩罚对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的影响大体一致,说明这个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奖励与惩罚的动机性意义,而不是效价。(2)高奖干扰刺激比低奖干扰刺激更能捕获个体的注意。(3)高奖励敏感性个体对对奖励幅度更加敏感,他们对高奖干扰刺激更难以抑制,明明知道优先关注奖励刺激反而会让他们损失既得利益,他们依然无法抵抗奖励刺激的干扰。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视觉搜索范式流程图,a为训练阶段流程,b为测验阶段在视觉搜索范式的基础上,有些研究者用视线追踪技术探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发现,即
只是注意选择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时间维度上的中,对于时间维度研究者们常采用 RSVP 范式。这个从而考察信息能够被分析与编码的最低呈现速度,刺的刺激呈现时间为 100ms。每个刺激呈现在计算机屏片会在原来的位置呈现。在一个刺激流中包含 15-20、目标刺激以及普通的刺激。干扰刺激出现在目标刺s 期间最有可能观察到价值驱动注意捕获,也就是说后呈现的目标刺激得不到足够注意资源进行加工,导范式中干扰图片与目标图片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自变刺激呈现速度为 100ms 时,Lag2 表明目标在干扰图片很多实验中经常选取 Lag2、Lag4、Lag10 为观察的时视野中央,占据了空间注意的焦点,此时的奖励刺激
图 3-1 实验流程图e软件收集的数据以 Excel 格式导出,进行整理。再将 Excel 奖惩类型、干扰类型与时间间隔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干扰类型与时间间隔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判断价值干扰刺激对目标刺激的注意捕获,在奖异;不同类型的干扰刺激对目标注意捕获的影响是否存在差扰时间间隔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如表 3-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独立机制还是伴随作用?[J]. 杨海波,赵欣,韦小英,王瑞萌. 心理学探新. 2017(01)
[2]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J]. 郭少聃,何金莲,张利燕.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2)
[3]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分析[J]. 李彦章,张燕,姜英,李航,米沙,易光杰,古洪勇,姜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8)
硕士论文
[1]奖励价值的动态变化对认知控制的影响[D]. 邹倩.西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98396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视觉搜索范式流程图,a为训练阶段流程,b为测验阶段在视觉搜索范式的基础上,有些研究者用视线追踪技术探讨价值驱动注意捕获发现,即
只是注意选择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时间维度上的中,对于时间维度研究者们常采用 RSVP 范式。这个从而考察信息能够被分析与编码的最低呈现速度,刺的刺激呈现时间为 100ms。每个刺激呈现在计算机屏片会在原来的位置呈现。在一个刺激流中包含 15-20、目标刺激以及普通的刺激。干扰刺激出现在目标刺s 期间最有可能观察到价值驱动注意捕获,也就是说后呈现的目标刺激得不到足够注意资源进行加工,导范式中干扰图片与目标图片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自变刺激呈现速度为 100ms 时,Lag2 表明目标在干扰图片很多实验中经常选取 Lag2、Lag4、Lag10 为观察的时视野中央,占据了空间注意的焦点,此时的奖励刺激
图 3-1 实验流程图e软件收集的数据以 Excel 格式导出,进行整理。再将 Excel 奖惩类型、干扰类型与时间间隔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干扰类型与时间间隔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判断价值干扰刺激对目标刺激的注意捕获,在奖异;不同类型的干扰刺激对目标注意捕获的影响是否存在差扰时间间隔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如表 3-1 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价值驱动注意捕获:独立机制还是伴随作用?[J]. 杨海波,赵欣,韦小英,王瑞萌. 心理学探新. 2017(01)
[2]强化敏感性人格理论述评[J]. 郭少聃,何金莲,张利燕.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2)
[3]行为抑制/激活系统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分析[J]. 李彦章,张燕,姜英,李航,米沙,易光杰,古洪勇,姜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8)
硕士论文
[1]奖励价值的动态变化对认知控制的影响[D]. 邹倩.西南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98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xinlixingwei/3398396.html